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次日一早,高务实按照平时的习惯早早就起了,然后一边用早膳,一边听着“黑顶”的家丁汇报昨夜传来的各种消息。
心学派方面除了一次规模较大的“高官闭门会议”之外,还有许多官员按照自己的小圈子互相走动,其中比较重要的官员来往都在黑顶这边留下了记录。
只不过,黑顶毕竟不是厂卫,不敢随意往朝廷高官府中安插眼线,大多只能依靠利诱从这些官员府中下人的口里买来一些消息。
这些消息有时候可以精确到官员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因为那些下人可能正巧是近侍;有些时候却只能让黑顶知道官员甲何时拜访了官员乙,并在多久之后离去,因为这位下人可能只是门子。
总之,深浅终归有别,细节差异巨大。
不过今天高务实“听汇报”的进程被意外打断了。此时时间虽早,但司礼监派来传旨的天使已经到了尚书高府的府门外,为避免“慢待上意”,高务实只好提前结束早膳,命人大开中门迎接——天使代表皇帝,是不能走偏门而入的。
高务实本人则在高陌娴熟指挥下人摆好接旨的那套固定行头之后在中堂相候,等待天使宣旨。
旨意很简单,无非就是如此前一般,温言勉慰,要求高务实及早出而视事。
高务实恭敬接旨,高陌悄悄打赏了十两银子,天使出,回宫复命。然后高务实大手一挥,微微摇头,高陌便命府中专司文书的家丁去草拟奏疏。
这奏疏自然是婉拒皇帝的要求,坚持继续留府的。这一类奏疏是有“范文”的,而且这些文书家丁都是高家私塾专门有针对性培养的人才,考进士虽然不用想,但模仿高务实的语气写点简单奏疏倒还顶用。一般来说,高务实只需要拿着草稿照抄一份(奏疏本身原则上不允许代笔),顶多稍有增删即可。
这道奏疏回得极快,当然其本身没什么油盐,只是重复了此前他不愿出而视事的理由罢了。
高务实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是因为他还需要继续以此“表明态度”,也是因为他其实并不着急——他知道此时此刻最着急的人要么是郑皇贵妃,要么就是皇帝本人,适当地端端架子并无关系。
毕竟,如果是皇帝本人着急,皇帝是熟知这些固定套路的,不会为此迁怒于他。如果是郑皇贵妃着急,那就更好了,他这般不急不忙的表现只会让她更加急不可耐,甚至失了分寸,但眼下却又绝不敢迁怒到他,于是这次事件会让她在心里更加忌惮。
一般人或许会害怕皇帝“独宠”的爱妃忌惮,因为忌惮就容易导致处心积虑地朝他发难。然而高务实并不怕——朱翊钧的“高务实依赖症”短期内不可能被“治愈”,他高务实就是唯一的救命良药,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唯有不可或缺的能力,方能使你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一般而言,皇帝收到这样的奏疏之后,至少要在明日才来得及做出其他反应,所以高务实又趁这个空档把之前没听完的汇报听完,在房中分析了一番,暗暗猜测心学派大致会做出什么事来。
然后,他又听了另外一些汇报,则是关于实学派内部,尤其是许国一方的动向,得知沈鲤昨日与许国见了面,其中还有他们二人的门生数人在场。
不过这次见面却不是在许国府上,而是在一间偏向高端的茶楼里头,由许国的一位门生包下了独层,双方在那里举行了一次会晤。时常将近一个半时辰,名义是赏析一副赵孟頫的作品。
这让高务实有些忍不住摇头,看来沈鲤因为调职一事,也对自己有些疏远了。
事实上这件事高务实真的挺冤枉。让沈鲤调职又不是他自己的主意,是皇帝实在觉得沈鲤不适合呆在这个位置上。此时此刻的户部尚书必须得有新的举措,能够在不激起大规模动乱的前提下显著提升朝廷岁入,而这件事在皇帝看来只有高务实有能力办好。
但这种事光讲道理是没用的,因为在沈鲤看来,这样的调职就如同打脸——皇帝的举动相当于是明白无误地昭告天下:你不如高务实有用。
这谁受得了?哪怕它是事实,也不是人人都能坦然接受的,何况沈鲤已是朝廷七卿之一,其地位已经非常接近阁老了,忽然被皇帝如此当头一棒,换了谁都不好受。
然而,正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沈鲤这样的官员不可能因此去指责皇帝,甚至不敢表现出任何“心怀怨望”。于是,高务实只好代为受过——谁让你是当事人?你凭什么比我厉害?
哦,不对,应该是你凭什么让皇上觉得你比我厉害?
事已至此,沈鲤心中的“怨望”显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轻松化解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合适的契机,但此时契机显然还未出现,高务实也只能姑且听之任之。
至于许国得到沈鲤的支持之后会不会实力大增,打破此前实学派内部“高强许弱”的大格局,高务实倒还不是很担心。
许国也好,沈鲤也罢,两人都是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金榜出身,这一年是高拱门生最为集中的一科(这一年主考官就是高拱),其中的同年现在大多都是实学派的中流砥柱。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这其中的大部分人现在都在高务实的旗帜之下,承认高务实为高拱的头号继承人身份。与此同时,高务实的圣眷、势力以及年龄优势,都让他们不会轻易选择投靠其他人。
圣眷、势力不必说,年龄优势更是杀手锏——许国比申时行还大八岁,今年已经六十有一(虚岁),而高务实呢?今年才二十有五(虚岁)。而且按照皇帝如此重用于他的态度,再加上预计中三到四年之后可能发动灭元之战的时间轴来看,一旦进展顺利,高务实甚至有可能赶在三十岁之前入阁!
不到而立之年的阁老,这前途真是让人无话可说。因为理论上只要他自己“不出事”,那就意味着他将有至少四十年的宰辅生涯(即按七十岁坚持求退来算)。
这……这宰辅生涯宛如世袭而来一般漫长,谁堪比拟?
今后四十余年啊,别说这批乙丑科的大佬,就算他们的子侄辈,高务实也完全“照应”得到,甚至搞不好连他们的孙儿辈都能享受到高务实的栽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高务实这项优势明摆着,谁能不动心?更何况,你跟着他,那是子孙辈受照顾,可若是背叛他呢?这“照顾”恐怕就会让人苦不堪言了吧?
是以一般而言,实学派内部已经站到高务实一边的官员是不太可能轻易改换门庭的,许国、沈鲤那样的情况更多的还是被逼无奈——面子对文官而言的确太重要了一些。
把沈鲤这档子事思考明白,已经到了快要用午膳的时候,然而意外发生了——门子来报:天使再至。
高务实略有意外,暗道:今天司礼监的效率这么高?
皇帝勉慰大臣,劝大臣出而视事的这种圣旨,是不必经过内阁和六科的,直接下中旨即可,因此动作快慢只取决于两个部分:一是皇帝本身的口谕来得及时,二是司礼监草诏迅速,派人也快。(这一类中旨无须中书拟旨,司礼监有时候直接将皇帝的口谕原话写进圣旨,当然在明中后期的时候,司礼监通常还是会稍加润色。)
然而司礼监其实是个极其忙碌的内廷衙门,工作效率这种东西一贯不咋地,只有一种情况例外——皇帝明确交待的事情,才会特事特办。
不管怎样,高务实只好再次在府中摆好全套行头接旨。
这一次的旨意,从意思上来说与今日第一道旨意差别不大,惟独用词变得更讲究、更诚恳了许多。
譬如“……所盼甚殷,卿心何忍?宜即出视事,勿再推言,以符朕望。”可谓是在圣旨中动了感情一般。
而传旨的宦官也换了人——直接是陈矩亲自来了。
陈矩宣旨完毕,便将高务实拉到一边,劝高务实莫要再拖了。他对高务实道:“司徒,皇爷今日看来是下了决心,连内阁呈上的疏文和票拟都不看,一心一意等在西暖阁,就为了看您的复文。另外……昨天傍晚时,皇爷幸翊坤宫,曾将宫女內侍赶出殿外两炷香的时间,与郑皇贵妃密议。”
既然是密议,说了些什么陈矩自然也不知道,不过高务实从陈矩说起皇帝今天状态中大致能够揣测大半。
然而高务实沉吟片刻,却依旧摇头,道:“即便如此,我也不能即日便出。麟冈,我也不瞒你,此事……即便到如今这个地步,也还不是我出而视事的时机。”
陈矩听得有些忧心,深皱着眉头:“司徒是天底下最了解皇爷的人,司徒既然觉得无妨,想必皇爷这里应该是的确无妨的,只是……郑皇贵妃如今圣宠在身,若是为此动了怨念,只恐于司徒不利。”
高务实淡然摇了摇头:“她能有今日,绝不会只是因为什么‘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我虽未见其人,也知其必有过人之能,至少能知进退,会避锋芒,非如此不可固圣宠。”
陈矩若有所思,沉吟片刻,道:“司徒知人,果如其然。不过,若是一会儿皇爷问起……”
高务实微微一笑:“无妨,若是皇上问起,你便说我忧心王太仓此番进京,一些人胆气更壮,必时刻窥视我之动向。未免授人口实,我实不敢轻易而出,待得风平浪静,自然不会坐视部务积压、朝政受窘。”
“这……”陈矩为难地看了高务实一眼,见高务实面色坚决,只好勉强应了:“好吧,咱家先这般复命便是。只是司徒最好有个准备,咱家以为皇爷这次恐怕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的了。”
高务实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微微颔首道:“有劳麟冈。”
陈矩去后,高务实用过午膳,在后院散步了一会儿便去午睡。尚未睡深便被叫醒,一问之下才知道,居然又有圣旨到了。
高务实心下愕然,暗忖:皇帝这么心急,莫非这件事还有什么细节我没算到,但却是皇帝极其重视的?又或者说皇帝对立太子一事的敏感程度超过了我的预计?再或者他对朱常洛的厌恶程度超过了我的预计?
按照大明的体制和习惯,立太子威胁不到他,而且即便是朱常洛这个皇长子也不过几岁,那就更谈不上什么威胁了,他不应该为此过于敏感,这一条可以排除。
厌恶朱常洛?有可能,但朱常洛毕竟是他的儿子,虽然身体差点,可毕竟又不是什么长得极其丑陋或者天生残疾,正常来说应该不至于有多么强烈。朱常洛真正的问题只不过是生母不受皇帝宠爱。
可是这一条也有问题,皇帝当初既然会在慈圣太后宫中就急不可耐地临幸了她,至少她肯定不丑,那为什么事后如此厌恶呢?
高务实思来想去,忽然灵光一闪。这件事恐怕只有一种解释:皇帝当天临幸之后,出现了自我否定心态。这种心态就是他觉得自己居然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做出了违背正常道德观的事——皇帝临幸宫女本身没有道德问题,问题是在母后宫中突然这样做了,这显得他的自控力很差。
这件事发生在万历九年,当时高务实不在京师,现在仔细回忆一下,把几件事的时间点算一算就发现了问题。
什么问题?此时发生后不到一个月,朝廷就下令备选九嫔了,而在次年即万历十年三月,朱翊钧便亲御皇极殿传制册九嫔,郑氏被封为淑嫔,位居九嫔第二位。
高务实再一想,在临幸王恭妃(当时只是宫女)之前,朱翊钧只有一后一妃,即皇后与昭妃。皇后的风格不必多说了,虽然为人贤惠,但贤惠得有些过度,好像生怕天下人说她善YIN一般,很不乐意与朱翊钧亲热。而昭妃……女人显然不是永远都那么“方便”的。
彼时朱翊钧的年纪显然是欲望最盛的时刻,又已经“开了荤”……这就好解释了。
但高务实认为这可以理解,朱翊钧自己却不一定能够接受。毕竟他受的教育其实是最正统的儒家教育,这种忽然失控而做出的事可能会让他陷入深度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继而又导致对王恭妃的极度厌恶——都怪你,害我如此!
这事在高务实看来当然不怪王恭妃,但他作为一个独特且超然的旁观者,却能理解朱翊钧的这种心态。只能说,这事其实就是个悲剧,归根结底是朱翊钧受到的教育有问题,他受到的教育,善恶之辩太过于清晰,而忽略了人性的本质,甚至更忽略了身体的内在因素。
人都有七情六欲,年轻人“好色”一些其实很正常,那不光是心理原因,也有生理因素。平常人之所以可能够克制,是因为平常人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是受到各种限制的,然而皇帝……没有人能限制他,至少在后宫的宫女这个群体中,他没有任何限制。
然而皇帝在事后又因为其所受的教育而拧巴了,因此迁怒到了王恭妃,又因为王恭妃而迁怒到了朱常洛。于是,皇帝在不久之后干脆下令备选九嫔,这个举动其实是为了将来不再出现这种“丑闻”——事实上朱翊钧此后,终其一生的确没有再发生过类似事件。
难怪他一辈子都不喜欢朱常洛,而且在王皇后薨后不久他的身体状况就忽然恶化,在临死前又下令朝廷准备将郑皇贵妃册封为后——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万历九年种下的。
万历九年他“失控”的那一次,不仅让他拧巴于被“魅惑”了,而且他很可能还对王皇后产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愧疚。
高务实长出一口浊气,心道:我总算是把这件事搞明白了,难怪历史上他为了不封朱常洛为太子甚至不惜搞出国本之争,继而又导致和整个文官集团冷战数十年……
高务实神清气爽地再次接旨,却不料这次来传旨的人居然是两位:黄孟宇和陈矩居然一起来了。
此时不能打招呼,高务实老老实实接旨。黄孟宇站在主位,陈矩在其身侧。
黄掌印打开圣旨,看了一眼就愣了,连忙与旁边同样愣住的陈矩对视一眼,互相眼神交流了一下,又深吸一口气,这才终于念道:“高务实,你要是再推辞,朕就自己来请了,今晚就来!”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一壶春茶”、“初次登陆”、“MenF”、“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谢谢!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3320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3320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332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52章 三请高司徒)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云无风谢谢您的支持!!
心学派方面除了一次规模较大的“高官闭门会议”之外,还有许多官员按照自己的小圈子互相走动,其中比较重要的官员来往都在黑顶这边留下了记录。
只不过,黑顶毕竟不是厂卫,不敢随意往朝廷高官府中安插眼线,大多只能依靠利诱从这些官员府中下人的口里买来一些消息。
这些消息有时候可以精确到官员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因为那些下人可能正巧是近侍;有些时候却只能让黑顶知道官员甲何时拜访了官员乙,并在多久之后离去,因为这位下人可能只是门子。
总之,深浅终归有别,细节差异巨大。
不过今天高务实“听汇报”的进程被意外打断了。此时时间虽早,但司礼监派来传旨的天使已经到了尚书高府的府门外,为避免“慢待上意”,高务实只好提前结束早膳,命人大开中门迎接——天使代表皇帝,是不能走偏门而入的。
高务实本人则在高陌娴熟指挥下人摆好接旨的那套固定行头之后在中堂相候,等待天使宣旨。
旨意很简单,无非就是如此前一般,温言勉慰,要求高务实及早出而视事。
高务实恭敬接旨,高陌悄悄打赏了十两银子,天使出,回宫复命。然后高务实大手一挥,微微摇头,高陌便命府中专司文书的家丁去草拟奏疏。
这奏疏自然是婉拒皇帝的要求,坚持继续留府的。这一类奏疏是有“范文”的,而且这些文书家丁都是高家私塾专门有针对性培养的人才,考进士虽然不用想,但模仿高务实的语气写点简单奏疏倒还顶用。一般来说,高务实只需要拿着草稿照抄一份(奏疏本身原则上不允许代笔),顶多稍有增删即可。
这道奏疏回得极快,当然其本身没什么油盐,只是重复了此前他不愿出而视事的理由罢了。
高务实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是因为他还需要继续以此“表明态度”,也是因为他其实并不着急——他知道此时此刻最着急的人要么是郑皇贵妃,要么就是皇帝本人,适当地端端架子并无关系。
毕竟,如果是皇帝本人着急,皇帝是熟知这些固定套路的,不会为此迁怒于他。如果是郑皇贵妃着急,那就更好了,他这般不急不忙的表现只会让她更加急不可耐,甚至失了分寸,但眼下却又绝不敢迁怒到他,于是这次事件会让她在心里更加忌惮。
一般人或许会害怕皇帝“独宠”的爱妃忌惮,因为忌惮就容易导致处心积虑地朝他发难。然而高务实并不怕——朱翊钧的“高务实依赖症”短期内不可能被“治愈”,他高务实就是唯一的救命良药,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唯有不可或缺的能力,方能使你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一般而言,皇帝收到这样的奏疏之后,至少要在明日才来得及做出其他反应,所以高务实又趁这个空档把之前没听完的汇报听完,在房中分析了一番,暗暗猜测心学派大致会做出什么事来。
然后,他又听了另外一些汇报,则是关于实学派内部,尤其是许国一方的动向,得知沈鲤昨日与许国见了面,其中还有他们二人的门生数人在场。
不过这次见面却不是在许国府上,而是在一间偏向高端的茶楼里头,由许国的一位门生包下了独层,双方在那里举行了一次会晤。时常将近一个半时辰,名义是赏析一副赵孟頫的作品。
这让高务实有些忍不住摇头,看来沈鲤因为调职一事,也对自己有些疏远了。
事实上这件事高务实真的挺冤枉。让沈鲤调职又不是他自己的主意,是皇帝实在觉得沈鲤不适合呆在这个位置上。此时此刻的户部尚书必须得有新的举措,能够在不激起大规模动乱的前提下显著提升朝廷岁入,而这件事在皇帝看来只有高务实有能力办好。
但这种事光讲道理是没用的,因为在沈鲤看来,这样的调职就如同打脸——皇帝的举动相当于是明白无误地昭告天下:你不如高务实有用。
这谁受得了?哪怕它是事实,也不是人人都能坦然接受的,何况沈鲤已是朝廷七卿之一,其地位已经非常接近阁老了,忽然被皇帝如此当头一棒,换了谁都不好受。
然而,正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沈鲤这样的官员不可能因此去指责皇帝,甚至不敢表现出任何“心怀怨望”。于是,高务实只好代为受过——谁让你是当事人?你凭什么比我厉害?
哦,不对,应该是你凭什么让皇上觉得你比我厉害?
事已至此,沈鲤心中的“怨望”显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轻松化解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合适的契机,但此时契机显然还未出现,高务实也只能姑且听之任之。
至于许国得到沈鲤的支持之后会不会实力大增,打破此前实学派内部“高强许弱”的大格局,高务实倒还不是很担心。
许国也好,沈鲤也罢,两人都是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金榜出身,这一年是高拱门生最为集中的一科(这一年主考官就是高拱),其中的同年现在大多都是实学派的中流砥柱。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这其中的大部分人现在都在高务实的旗帜之下,承认高务实为高拱的头号继承人身份。与此同时,高务实的圣眷、势力以及年龄优势,都让他们不会轻易选择投靠其他人。
圣眷、势力不必说,年龄优势更是杀手锏——许国比申时行还大八岁,今年已经六十有一(虚岁),而高务实呢?今年才二十有五(虚岁)。而且按照皇帝如此重用于他的态度,再加上预计中三到四年之后可能发动灭元之战的时间轴来看,一旦进展顺利,高务实甚至有可能赶在三十岁之前入阁!
不到而立之年的阁老,这前途真是让人无话可说。因为理论上只要他自己“不出事”,那就意味着他将有至少四十年的宰辅生涯(即按七十岁坚持求退来算)。
这……这宰辅生涯宛如世袭而来一般漫长,谁堪比拟?
今后四十余年啊,别说这批乙丑科的大佬,就算他们的子侄辈,高务实也完全“照应”得到,甚至搞不好连他们的孙儿辈都能享受到高务实的栽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高务实这项优势明摆着,谁能不动心?更何况,你跟着他,那是子孙辈受照顾,可若是背叛他呢?这“照顾”恐怕就会让人苦不堪言了吧?
是以一般而言,实学派内部已经站到高务实一边的官员是不太可能轻易改换门庭的,许国、沈鲤那样的情况更多的还是被逼无奈——面子对文官而言的确太重要了一些。
把沈鲤这档子事思考明白,已经到了快要用午膳的时候,然而意外发生了——门子来报:天使再至。
高务实略有意外,暗道:今天司礼监的效率这么高?
皇帝勉慰大臣,劝大臣出而视事的这种圣旨,是不必经过内阁和六科的,直接下中旨即可,因此动作快慢只取决于两个部分:一是皇帝本身的口谕来得及时,二是司礼监草诏迅速,派人也快。(这一类中旨无须中书拟旨,司礼监有时候直接将皇帝的口谕原话写进圣旨,当然在明中后期的时候,司礼监通常还是会稍加润色。)
然而司礼监其实是个极其忙碌的内廷衙门,工作效率这种东西一贯不咋地,只有一种情况例外——皇帝明确交待的事情,才会特事特办。
不管怎样,高务实只好再次在府中摆好全套行头接旨。
这一次的旨意,从意思上来说与今日第一道旨意差别不大,惟独用词变得更讲究、更诚恳了许多。
譬如“……所盼甚殷,卿心何忍?宜即出视事,勿再推言,以符朕望。”可谓是在圣旨中动了感情一般。
而传旨的宦官也换了人——直接是陈矩亲自来了。
陈矩宣旨完毕,便将高务实拉到一边,劝高务实莫要再拖了。他对高务实道:“司徒,皇爷今日看来是下了决心,连内阁呈上的疏文和票拟都不看,一心一意等在西暖阁,就为了看您的复文。另外……昨天傍晚时,皇爷幸翊坤宫,曾将宫女內侍赶出殿外两炷香的时间,与郑皇贵妃密议。”
既然是密议,说了些什么陈矩自然也不知道,不过高务实从陈矩说起皇帝今天状态中大致能够揣测大半。
然而高务实沉吟片刻,却依旧摇头,道:“即便如此,我也不能即日便出。麟冈,我也不瞒你,此事……即便到如今这个地步,也还不是我出而视事的时机。”
陈矩听得有些忧心,深皱着眉头:“司徒是天底下最了解皇爷的人,司徒既然觉得无妨,想必皇爷这里应该是的确无妨的,只是……郑皇贵妃如今圣宠在身,若是为此动了怨念,只恐于司徒不利。”
高务实淡然摇了摇头:“她能有今日,绝不会只是因为什么‘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我虽未见其人,也知其必有过人之能,至少能知进退,会避锋芒,非如此不可固圣宠。”
陈矩若有所思,沉吟片刻,道:“司徒知人,果如其然。不过,若是一会儿皇爷问起……”
高务实微微一笑:“无妨,若是皇上问起,你便说我忧心王太仓此番进京,一些人胆气更壮,必时刻窥视我之动向。未免授人口实,我实不敢轻易而出,待得风平浪静,自然不会坐视部务积压、朝政受窘。”
“这……”陈矩为难地看了高务实一眼,见高务实面色坚决,只好勉强应了:“好吧,咱家先这般复命便是。只是司徒最好有个准备,咱家以为皇爷这次恐怕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的了。”
高务实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微微颔首道:“有劳麟冈。”
陈矩去后,高务实用过午膳,在后院散步了一会儿便去午睡。尚未睡深便被叫醒,一问之下才知道,居然又有圣旨到了。
高务实心下愕然,暗忖:皇帝这么心急,莫非这件事还有什么细节我没算到,但却是皇帝极其重视的?又或者说皇帝对立太子一事的敏感程度超过了我的预计?再或者他对朱常洛的厌恶程度超过了我的预计?
按照大明的体制和习惯,立太子威胁不到他,而且即便是朱常洛这个皇长子也不过几岁,那就更谈不上什么威胁了,他不应该为此过于敏感,这一条可以排除。
厌恶朱常洛?有可能,但朱常洛毕竟是他的儿子,虽然身体差点,可毕竟又不是什么长得极其丑陋或者天生残疾,正常来说应该不至于有多么强烈。朱常洛真正的问题只不过是生母不受皇帝宠爱。
可是这一条也有问题,皇帝当初既然会在慈圣太后宫中就急不可耐地临幸了她,至少她肯定不丑,那为什么事后如此厌恶呢?
高务实思来想去,忽然灵光一闪。这件事恐怕只有一种解释:皇帝当天临幸之后,出现了自我否定心态。这种心态就是他觉得自己居然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做出了违背正常道德观的事——皇帝临幸宫女本身没有道德问题,问题是在母后宫中突然这样做了,这显得他的自控力很差。
这件事发生在万历九年,当时高务实不在京师,现在仔细回忆一下,把几件事的时间点算一算就发现了问题。
什么问题?此时发生后不到一个月,朝廷就下令备选九嫔了,而在次年即万历十年三月,朱翊钧便亲御皇极殿传制册九嫔,郑氏被封为淑嫔,位居九嫔第二位。
高务实再一想,在临幸王恭妃(当时只是宫女)之前,朱翊钧只有一后一妃,即皇后与昭妃。皇后的风格不必多说了,虽然为人贤惠,但贤惠得有些过度,好像生怕天下人说她善YIN一般,很不乐意与朱翊钧亲热。而昭妃……女人显然不是永远都那么“方便”的。
彼时朱翊钧的年纪显然是欲望最盛的时刻,又已经“开了荤”……这就好解释了。
但高务实认为这可以理解,朱翊钧自己却不一定能够接受。毕竟他受的教育其实是最正统的儒家教育,这种忽然失控而做出的事可能会让他陷入深度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继而又导致对王恭妃的极度厌恶——都怪你,害我如此!
这事在高务实看来当然不怪王恭妃,但他作为一个独特且超然的旁观者,却能理解朱翊钧的这种心态。只能说,这事其实就是个悲剧,归根结底是朱翊钧受到的教育有问题,他受到的教育,善恶之辩太过于清晰,而忽略了人性的本质,甚至更忽略了身体的内在因素。
人都有七情六欲,年轻人“好色”一些其实很正常,那不光是心理原因,也有生理因素。平常人之所以可能够克制,是因为平常人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是受到各种限制的,然而皇帝……没有人能限制他,至少在后宫的宫女这个群体中,他没有任何限制。
然而皇帝在事后又因为其所受的教育而拧巴了,因此迁怒到了王恭妃,又因为王恭妃而迁怒到了朱常洛。于是,皇帝在不久之后干脆下令备选九嫔,这个举动其实是为了将来不再出现这种“丑闻”——事实上朱翊钧此后,终其一生的确没有再发生过类似事件。
难怪他一辈子都不喜欢朱常洛,而且在王皇后薨后不久他的身体状况就忽然恶化,在临死前又下令朝廷准备将郑皇贵妃册封为后——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万历九年种下的。
万历九年他“失控”的那一次,不仅让他拧巴于被“魅惑”了,而且他很可能还对王皇后产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愧疚。
高务实长出一口浊气,心道:我总算是把这件事搞明白了,难怪历史上他为了不封朱常洛为太子甚至不惜搞出国本之争,继而又导致和整个文官集团冷战数十年……
高务实神清气爽地再次接旨,却不料这次来传旨的人居然是两位:黄孟宇和陈矩居然一起来了。
此时不能打招呼,高务实老老实实接旨。黄孟宇站在主位,陈矩在其身侧。
黄掌印打开圣旨,看了一眼就愣了,连忙与旁边同样愣住的陈矩对视一眼,互相眼神交流了一下,又深吸一口气,这才终于念道:“高务实,你要是再推辞,朕就自己来请了,今晚就来!”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一壶春茶”、“初次登陆”、“MenF”、“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谢谢!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3320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3320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332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52章 三请高司徒)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云无风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