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第四卷 中平元年 94 桥瑁诈书移诸镇 一声雷响起风云
三国之最风流 本章字数:11038 三国之最风流txt下载
昨晚因为后/台上传的问题,传重复了,vip不能删,所以只能留着,致使有的同学重复订阅了一节,非常抱歉,已改掉了昨晚重复上传的内容,换充了新的一节。
——
荀爽、陈纪相继到了洛阳,十二月中传来消息,说荀爽刚到京城,就又被朝廷改拜为司空。
司空是三公之一了,从被征平原相到位居公位,前后只经过了几十天。
这等升官的速度,火箭都比不上。
原本历史上没“荀贞”的时候,荀爽从平原相到司空就只用了九十三天,这一世有了荀贞,董卓为分化袁党,示好荀贞,荀爽升官的速度难免就会更快了。
司空本是杨彪,荀爽做了司空,杨彪被转拜为司徒。
司空、司徒虽都是三公之一,可细说起来,还是有点不同的:司空掌水利、营建事,司徒“掌人民事”,地位上,司徒比司空更贵重一点。不过相比之下,最为贵重的当然还是掌军事的三公之首“太尉”了,董卓自任相国,空出了太尉一职,遂又拜司徒黄琬为太尉。
早在九月时,董卓立了新帝后不久,他就拜豫州牧黄琬为司徒,按说三公应在朝中,可有了早前张温以太尉之身而领兵在外的“故事”,黄琬却是没有立刻就回洛阳朝中,——他要是当时就去了洛阳,后来也就不会有曹操差点死在豫州的事儿了,不过他当时可以以“州事未清”为借口不去洛阳,现在董卓又给他升了官,而董卓新任的豫州刺史孔伷也早到了豫州,整天闲得着急,他却是不能再恋栈不走了,在得到任命后不久他即启程离开豫州,去了洛阳。
本朝的三公虽然本就换得勤,因所谓“天人感应”的说辞,一有各类的天灾**就必换相对应的三公,可像如今这样短短几个月就换来换去,三公换了几遍的情况却亦是少见。
自董卓入其是新帝登基以来,董卓一系列的人事任命让人眼花缭乱,又是三公替换,又是征辟名士入朝,又是大用党人子孙,又是把亲信的将校安插入禁军各部,又是外任孔伷、张邈、张咨、刘岱等人为州郡长吏,而归根结底,其所为者不过是两个目的罢了:一为掌控洛阳诸军,增强军事实力,二为示好、拉拢士人,试图得到士族的拥护和支持。
荀贞读完洛阳新传来的消息,将之放到一边,望了望堂外阴霾的天色,心道:“眼看年底将至,想来朝中和地方的人事在今年应是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变动了。”
朝中、地方的人事会不会再有变动无关紧要,让荀贞有点烦心的是:从袁绍出逃、预备起兵开始,到现在好几个月了,可这讨董起兵的具体日期却竟然至今都还没有能确切敲定。
因了周毖、伍琼、何顒等人的说动,如张邈、刘岱等亲袁绍的诸人皆已经由董卓之手成功外任到了州郡就职,手下也都已各聚了不少人马,又再如曹操、鲍信等人虽非郡国长吏,可也都已分别各聚了不少人马在手,而袁绍亦得了渤海太守之任,也算是有了起兵之地,按理说,起兵应就在眼前了,并且依按荀贞的记忆,如他所记不差,这起兵也确是应该就在不远之后。
可是,因了两件难事,这起兵的具体日期和具体计划却是直到现在还没能敲定。
两件难事:一件是袁绍虽有了起兵之地,可韩馥却派了几个州从事在渤海监视他,阻挠他募兵备战,再一件是起兵容易,可要想找到一呼百应的“大义”却难。
先说这第一件难事,韩馥忌惮袁绍,生恐冀州的实权被袁绍夺去,所以在董卓追捕袁绍时,他虽因自家是袁家的故吏,为了自家的名声着想,没有出卖袁绍,可在袁绍到了渤海郡上任后,他却接连派了好几个亲信去到渤海,守住袁绍,限制他的行动,使他不能一心备战。
第二件难事,董卓虽然操持朝廷,可朝廷毕竟是朝廷,袁绍名声再大、再有声望,如没有一个合适的借口,就算荀贞等人仍会跟着他起兵,可荀贞等手底下的人却不一定会敢跟着起事。汉家四百年的天下了,民心犹存,没个合适的借口,没几个人敢跟着袁绍进攻都城洛阳的。
荀贞记得,原本的的历史上,应是桥瑁解决了这两个难题。
可眼看年底就要到了,桥瑁却怎么还没有发动?
姚昇在月初时回到了广陵,随行带回的有五千丹阳壮勇。上个月底,今冬的第一场雪后,荀贞借天寒地冻、民乏衣食之机开始在广陵募兵,至今不到半个月,已招募到了四千多人。
五千丹阳壮勇加四千多广陵壮勇,这就是近万人了。
再加上荀贞本部的四千步骑义从,加上那千余从各县抢来的精锐县卒,加上经过整编、裁汰、扩充后的两千郡卒,荀贞手底下现有一万七八千人要吃喝,就算那些不是精兵、那些新募的兵卒可以减些粮饷、日需,可加到一起,每日所需的粮秣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荀贞尽管早就未雨绸缪,又是平时尽力节俭,又是尽量减扣该输送给州府的军粮,又是从糜竺那里购买粮食,可现今手头所存者,最多也只够这一万多人吃用到年底,勉强能支撑到明年正月,要是到那时还不能起兵,那他新招募的那些兵卒就只能解散了事了。
虽说他有前世的记忆在,记得起兵的日子应该很快就能来到,不会晚过明年正月,可桥瑁迟迟不动,袁绍那边迟迟不能敲定起兵的具体日期,事到头上,他也难免会有压力,少不了为此烦心。
戏志才和荀攸联袂而至。
见荀贞独坐堂上,面带忧色,荀攸落座后问道:“渤海那边还没有消息?”
“没有。”
戏志才也落了座,他沉吟说道:“渤海所以迟迟未有信者,不外乎一因韩冀州,二因无名义。明公,渤海可以等,但广陵乏粮,只眼下之兵,已是倾郡养食,如再有多募,势将更窘,断难支撑太久,却是不能再等了,事急从权,眼下之计,以我看来,正当是‘从权’之时。”
“噢?如何‘从权’?”
“不如……。”
正说到这里,臧洪、袁绥急匆匆地从院外进来。
戏志才顺着荀贞的目光,转望堂外,看到了他两人的到来,遂暂停下话头,等他俩在堂外脱掉鞋履,看着他俩登入堂上。
荀贞问道:“子源,卿二人步履匆匆,可是有何急事?”
臧洪从袖中取出一道檄文,趋步上前,躬身呈给荀贞,说道:“郡邮刚接到的三公移书。”
荀贞心中一动,忙取檄文看之,不等看完,烦忧尽去,哈哈大笑,说道:“起兵在即矣!”
戏志才、荀攸相顾对视,两人不知檄中内容,荀攸遂问道:“敢问之,檄中是何内容?”
荀贞叫臧洪把檄文转给戏志才、荀攸,让他俩自己去看。
戏志才、荀攸凑到一个席上,两人凑着脑袋一起去看,却见檄中开篇便陈述董卓罪恶,把董卓的累累罪行都写了一遍,在檄文最后写道:“数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檄中署名,正是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荀爽三人。
戏志才又惊又喜,说道:“我适才正想对明公说,当下之时,理应从权,不如诈作三公移书,传檄州郡,以号天下,同时解袁渤海之难,却不意就真有此道檄文送至!”
荀攸脸上却带了忧容。
荀贞见之,知他所忧,笑道:“公达,你是在为族父担忧么?”
荀攸点了点头,说道:“正是。……此檄一出,必引董卓之怒,这可该如何是好?”
“公达,卿且放心,这道檄文必非是族父等诸公所书。”
“噢?”
“族父、黄太尉、杨司徒,皆稳健长者,怎会贸然向天下州郡传送此檄?以我料来,此必是有人为能早日起兵讨董,而遂盗用三公之名,诈传此书。”
荀贞分析得很有道理,荀攸稍减忧容。
戏志才笑道:“如真是明公所言,那可不但是为袁渤海解了难题,也为明公、也为我解了一道难题啊。”
给荀贞解难题,自是有了这道檄文,州郡起兵就名正言顺,可以很快起事,无需再为粮秣担忧了。给戏志才自己解了一道难题,则是说:戏志才不必再为用不用“从权”而权衡利弊了。
诈作三公移书州郡,这固是从权之举,可事情传开后却定会引来“刚贞之士”的反感,连三公的名都敢盗用,太目无纲常法纪了。
现在可好了,不用荀贞来吸引这个火力,自有人出来行此事,戏志才当然轻松高兴。
臧洪、袁绥俱皆讶然,袁绥说道:“这、这道檄书竟是假的?”
郡府诸吏中,最先只有臧洪知道荀贞将要响应袁绍起兵讨董,后来荀贞备战的动静太大,冶铸兵械、大举募兵、买铁买粮,哪一个都是会让人生疑的,况乎这几件事连到一起来做?眼看是掩盖不住了,荀贞便将实话告诉了袁绥、秦松等人。
在听说是“袁隗默许”,袁绍、袁术牵头,有很多州郡长吏、包括前任广陵太守张超也可能会参与进去后,袁绥、秦松等人不但没有反对,反而也都积极地参加到了起兵的诸项准备中。
荀贞笑道:“假也罢,真也好,重要的是有了此道檄文,便如志才适才所说,这起兵的借口就有了,袁渤海的难处也能迎刃而解了!……子源,薛彭城还是不愿意与我共起兵么?”
“是。”
荀贞为了壮大自己起兵后的声势,也是为了加固和薛礼的盟约,前些时又派了刘备去见薛礼,密与薛礼讲了将要响应袁绍起兵讨董之事,希望薛礼能一起参与,与自己联兵共进,但是被薛礼拒绝了。荀贞不肯放弃,又改叫臧霸派能言善道之人再去彭城,可薛礼还是不愿意。
“罢了,人各有志,他不愿就不愿罢。……起兵可能转眼就至,要抓紧在郡中的募兵。”
臧洪、袁绥应诺。
荀贞又对荀攸说道:“公达,起兵在即,颍川那边得叫玉郎再去一趟,咱们缺粮,向豫州借粮一事万万不可有误。”
荀攸应诺。
荀贞想了想,又道:“只玉郎一人再回颍川不够,公达,你和长文也跟着他一起回去。”
荀攸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荀贞的意思,说道:“诺。”
荀贞叫荀攸、陈群和辛瑷一起回颍川,目的很明显,一是为了给自己开道,二则是为了让荀攸等人先到颍川为自己招揽士人、豪杰,以备将来兵马抵达颍川后讨董所用。
荀攸、陈群、辛瑷带了百余骑士,当天就离县,赶回颍川。
接下来几天,荀贞先是巡视郡兵,继而召来姚昇,又去丹阳兵的兵营巡视、检阅,再又和臧洪一道,检阅了一遍新募来的广陵壮勇,又叫上陈容,接着去检阅了一遍那千余县卒组成的“定郡营”,最后来到自家的义从营中,召来许仲、荀成等人,密议商量。
军事上检查、部署过后,荀贞亲上铜山,又检验魏光督造冶铸出来的箭镞、军械诸物。
因兵械不足,新招募来的丹阳兵和广陵兵,现下只有一部分特别精勇的发了兵器,余下近万人仍还是手无寸铁,依铜山冶铸的进度,是不可能在一个月内把不足的兵械都打造出来的。
荀贞因问魏光:“上次从糜从事那里买来的铁还剩多少?”
“不多了。”
荀贞囊中已然不丰,手底下又多了这么多新卒,不说军饷,只给这些新卒制办冬衣就是一笔极大的开销,所以当十天前糜竺送来了最后一批铁后,他就没有再继续买了,剩下的这点铁用完,能用的就只有铜了。
荀贞寻思片刻,心道:“以铜铸兵,坚锐远不及钢铁,不过是聊胜於无,现下我起兵在即,这铜兵是没必要再多铸了。”开口对魏光说道,“存铁用完后,刀剑之物就不要再铸造了,集中全部人力单铸箭镞一物。”
铜制的兵械不如铁制,但单就箭镞来说,铜制的却还是能用的。
魏光应道:“诺。”
荀贞又想道:“黄琬在豫州多兴军事,豫州武库料必充盈,我部所缺的兵械,说不得,也只能像粮食一样,亦从豫州借了。”
荀贞这边盘算起兵前的需要,却说冀州的韩馥和袁绍。
果如荀贞所料,在接到了桥瑁这道诈以三公为名的移书后,韩馥没了主张,他召来州府里的诸从事,问道:“今当助董氏邪?助袁氏邪?”治中从事刘子惠厌恶韩馥的这句问话,毫不客气地说道:“今兴兵为国,何谓袁、董!”韩馥自知说错了话,面现惭色。刘子惠又说道:“兵者凶事,不可为首。今宜先观他州动静,如有发动者,明公可再和之。冀州於他州不为弱也,一旦群起起兵,他人功未有在冀州之右者也。”韩馥然之,便作书给袁绍,道董卓之恶,听其举兵。
没了韩馥的掣肘、阻挠,袁绍人望所归,蓄势已久,很快就招募到了大批的士卒,气候顿成。
他写信给袁术、张邈、刘岱、袁遗、曹操、鲍信、荀贞等人,决定把起兵的时间定在明年正月。董卓在洛阳已有不短时日了,观其政举,颇多妙着,实不容小觑,起兵这件事如再拖延下去,只会对袁绍等人不利,所以把起兵之时定在明年开春,曹操等人无人反对。
袁绍又和袁术、张邈、曹操等人定下了四个会师、屯兵之地,一个是洛阳北边的河内,一个是洛阳东北的酸枣,一个是豫州的颍川,一个是荆州的南阳。
这四个地方选得很好,从北、到东北、到东、再到东南,刚好对洛阳形成了一个半包围。
袁绍肯定是要去河内的,而张邈、曹操、桥瑁、刘岱等俱在兖州,他们则肯定是要去酸枣会师,袁术人在南阳,南阳就是他的屯兵地了,至於荀贞,他是颍川人,不等他主动提出,袁绍就把他的屯兵地划到了颍川,和豫州刺史孔伷在一起。
诸事议定,新的一年到来之前,荀贞又给孙坚写了封信。
信中先提前给孙坚拜年,随后的重点是简略转述了袁绍定下的起兵日期和各路人马的会师、屯兵地,提醒孙坚做好准备,不要误了大事。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268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268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268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94 桥瑁诈书移诸镇 一声雷响起风云)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赵子曰谢谢您的支持!!
——
荀爽、陈纪相继到了洛阳,十二月中传来消息,说荀爽刚到京城,就又被朝廷改拜为司空。
司空是三公之一了,从被征平原相到位居公位,前后只经过了几十天。
这等升官的速度,火箭都比不上。
原本历史上没“荀贞”的时候,荀爽从平原相到司空就只用了九十三天,这一世有了荀贞,董卓为分化袁党,示好荀贞,荀爽升官的速度难免就会更快了。
司空本是杨彪,荀爽做了司空,杨彪被转拜为司徒。
司空、司徒虽都是三公之一,可细说起来,还是有点不同的:司空掌水利、营建事,司徒“掌人民事”,地位上,司徒比司空更贵重一点。不过相比之下,最为贵重的当然还是掌军事的三公之首“太尉”了,董卓自任相国,空出了太尉一职,遂又拜司徒黄琬为太尉。
早在九月时,董卓立了新帝后不久,他就拜豫州牧黄琬为司徒,按说三公应在朝中,可有了早前张温以太尉之身而领兵在外的“故事”,黄琬却是没有立刻就回洛阳朝中,——他要是当时就去了洛阳,后来也就不会有曹操差点死在豫州的事儿了,不过他当时可以以“州事未清”为借口不去洛阳,现在董卓又给他升了官,而董卓新任的豫州刺史孔伷也早到了豫州,整天闲得着急,他却是不能再恋栈不走了,在得到任命后不久他即启程离开豫州,去了洛阳。
本朝的三公虽然本就换得勤,因所谓“天人感应”的说辞,一有各类的天灾**就必换相对应的三公,可像如今这样短短几个月就换来换去,三公换了几遍的情况却亦是少见。
自董卓入其是新帝登基以来,董卓一系列的人事任命让人眼花缭乱,又是三公替换,又是征辟名士入朝,又是大用党人子孙,又是把亲信的将校安插入禁军各部,又是外任孔伷、张邈、张咨、刘岱等人为州郡长吏,而归根结底,其所为者不过是两个目的罢了:一为掌控洛阳诸军,增强军事实力,二为示好、拉拢士人,试图得到士族的拥护和支持。
荀贞读完洛阳新传来的消息,将之放到一边,望了望堂外阴霾的天色,心道:“眼看年底将至,想来朝中和地方的人事在今年应是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变动了。”
朝中、地方的人事会不会再有变动无关紧要,让荀贞有点烦心的是:从袁绍出逃、预备起兵开始,到现在好几个月了,可这讨董起兵的具体日期却竟然至今都还没有能确切敲定。
因了周毖、伍琼、何顒等人的说动,如张邈、刘岱等亲袁绍的诸人皆已经由董卓之手成功外任到了州郡就职,手下也都已各聚了不少人马,又再如曹操、鲍信等人虽非郡国长吏,可也都已分别各聚了不少人马在手,而袁绍亦得了渤海太守之任,也算是有了起兵之地,按理说,起兵应就在眼前了,并且依按荀贞的记忆,如他所记不差,这起兵也确是应该就在不远之后。
可是,因了两件难事,这起兵的具体日期和具体计划却是直到现在还没能敲定。
两件难事:一件是袁绍虽有了起兵之地,可韩馥却派了几个州从事在渤海监视他,阻挠他募兵备战,再一件是起兵容易,可要想找到一呼百应的“大义”却难。
先说这第一件难事,韩馥忌惮袁绍,生恐冀州的实权被袁绍夺去,所以在董卓追捕袁绍时,他虽因自家是袁家的故吏,为了自家的名声着想,没有出卖袁绍,可在袁绍到了渤海郡上任后,他却接连派了好几个亲信去到渤海,守住袁绍,限制他的行动,使他不能一心备战。
第二件难事,董卓虽然操持朝廷,可朝廷毕竟是朝廷,袁绍名声再大、再有声望,如没有一个合适的借口,就算荀贞等人仍会跟着他起兵,可荀贞等手底下的人却不一定会敢跟着起事。汉家四百年的天下了,民心犹存,没个合适的借口,没几个人敢跟着袁绍进攻都城洛阳的。
荀贞记得,原本的的历史上,应是桥瑁解决了这两个难题。
可眼看年底就要到了,桥瑁却怎么还没有发动?
姚昇在月初时回到了广陵,随行带回的有五千丹阳壮勇。上个月底,今冬的第一场雪后,荀贞借天寒地冻、民乏衣食之机开始在广陵募兵,至今不到半个月,已招募到了四千多人。
五千丹阳壮勇加四千多广陵壮勇,这就是近万人了。
再加上荀贞本部的四千步骑义从,加上那千余从各县抢来的精锐县卒,加上经过整编、裁汰、扩充后的两千郡卒,荀贞手底下现有一万七八千人要吃喝,就算那些不是精兵、那些新募的兵卒可以减些粮饷、日需,可加到一起,每日所需的粮秣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荀贞尽管早就未雨绸缪,又是平时尽力节俭,又是尽量减扣该输送给州府的军粮,又是从糜竺那里购买粮食,可现今手头所存者,最多也只够这一万多人吃用到年底,勉强能支撑到明年正月,要是到那时还不能起兵,那他新招募的那些兵卒就只能解散了事了。
虽说他有前世的记忆在,记得起兵的日子应该很快就能来到,不会晚过明年正月,可桥瑁迟迟不动,袁绍那边迟迟不能敲定起兵的具体日期,事到头上,他也难免会有压力,少不了为此烦心。
戏志才和荀攸联袂而至。
见荀贞独坐堂上,面带忧色,荀攸落座后问道:“渤海那边还没有消息?”
“没有。”
戏志才也落了座,他沉吟说道:“渤海所以迟迟未有信者,不外乎一因韩冀州,二因无名义。明公,渤海可以等,但广陵乏粮,只眼下之兵,已是倾郡养食,如再有多募,势将更窘,断难支撑太久,却是不能再等了,事急从权,眼下之计,以我看来,正当是‘从权’之时。”
“噢?如何‘从权’?”
“不如……。”
正说到这里,臧洪、袁绥急匆匆地从院外进来。
戏志才顺着荀贞的目光,转望堂外,看到了他两人的到来,遂暂停下话头,等他俩在堂外脱掉鞋履,看着他俩登入堂上。
荀贞问道:“子源,卿二人步履匆匆,可是有何急事?”
臧洪从袖中取出一道檄文,趋步上前,躬身呈给荀贞,说道:“郡邮刚接到的三公移书。”
荀贞心中一动,忙取檄文看之,不等看完,烦忧尽去,哈哈大笑,说道:“起兵在即矣!”
戏志才、荀攸相顾对视,两人不知檄中内容,荀攸遂问道:“敢问之,檄中是何内容?”
荀贞叫臧洪把檄文转给戏志才、荀攸,让他俩自己去看。
戏志才、荀攸凑到一个席上,两人凑着脑袋一起去看,却见檄中开篇便陈述董卓罪恶,把董卓的累累罪行都写了一遍,在檄文最后写道:“数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檄中署名,正是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荀爽三人。
戏志才又惊又喜,说道:“我适才正想对明公说,当下之时,理应从权,不如诈作三公移书,传檄州郡,以号天下,同时解袁渤海之难,却不意就真有此道檄文送至!”
荀攸脸上却带了忧容。
荀贞见之,知他所忧,笑道:“公达,你是在为族父担忧么?”
荀攸点了点头,说道:“正是。……此檄一出,必引董卓之怒,这可该如何是好?”
“公达,卿且放心,这道檄文必非是族父等诸公所书。”
“噢?”
“族父、黄太尉、杨司徒,皆稳健长者,怎会贸然向天下州郡传送此檄?以我料来,此必是有人为能早日起兵讨董,而遂盗用三公之名,诈传此书。”
荀贞分析得很有道理,荀攸稍减忧容。
戏志才笑道:“如真是明公所言,那可不但是为袁渤海解了难题,也为明公、也为我解了一道难题啊。”
给荀贞解难题,自是有了这道檄文,州郡起兵就名正言顺,可以很快起事,无需再为粮秣担忧了。给戏志才自己解了一道难题,则是说:戏志才不必再为用不用“从权”而权衡利弊了。
诈作三公移书州郡,这固是从权之举,可事情传开后却定会引来“刚贞之士”的反感,连三公的名都敢盗用,太目无纲常法纪了。
现在可好了,不用荀贞来吸引这个火力,自有人出来行此事,戏志才当然轻松高兴。
臧洪、袁绥俱皆讶然,袁绥说道:“这、这道檄书竟是假的?”
郡府诸吏中,最先只有臧洪知道荀贞将要响应袁绍起兵讨董,后来荀贞备战的动静太大,冶铸兵械、大举募兵、买铁买粮,哪一个都是会让人生疑的,况乎这几件事连到一起来做?眼看是掩盖不住了,荀贞便将实话告诉了袁绥、秦松等人。
在听说是“袁隗默许”,袁绍、袁术牵头,有很多州郡长吏、包括前任广陵太守张超也可能会参与进去后,袁绥、秦松等人不但没有反对,反而也都积极地参加到了起兵的诸项准备中。
荀贞笑道:“假也罢,真也好,重要的是有了此道檄文,便如志才适才所说,这起兵的借口就有了,袁渤海的难处也能迎刃而解了!……子源,薛彭城还是不愿意与我共起兵么?”
“是。”
荀贞为了壮大自己起兵后的声势,也是为了加固和薛礼的盟约,前些时又派了刘备去见薛礼,密与薛礼讲了将要响应袁绍起兵讨董之事,希望薛礼能一起参与,与自己联兵共进,但是被薛礼拒绝了。荀贞不肯放弃,又改叫臧霸派能言善道之人再去彭城,可薛礼还是不愿意。
“罢了,人各有志,他不愿就不愿罢。……起兵可能转眼就至,要抓紧在郡中的募兵。”
臧洪、袁绥应诺。
荀贞又对荀攸说道:“公达,起兵在即,颍川那边得叫玉郎再去一趟,咱们缺粮,向豫州借粮一事万万不可有误。”
荀攸应诺。
荀贞想了想,又道:“只玉郎一人再回颍川不够,公达,你和长文也跟着他一起回去。”
荀攸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荀贞的意思,说道:“诺。”
荀贞叫荀攸、陈群和辛瑷一起回颍川,目的很明显,一是为了给自己开道,二则是为了让荀攸等人先到颍川为自己招揽士人、豪杰,以备将来兵马抵达颍川后讨董所用。
荀攸、陈群、辛瑷带了百余骑士,当天就离县,赶回颍川。
接下来几天,荀贞先是巡视郡兵,继而召来姚昇,又去丹阳兵的兵营巡视、检阅,再又和臧洪一道,检阅了一遍新募来的广陵壮勇,又叫上陈容,接着去检阅了一遍那千余县卒组成的“定郡营”,最后来到自家的义从营中,召来许仲、荀成等人,密议商量。
军事上检查、部署过后,荀贞亲上铜山,又检验魏光督造冶铸出来的箭镞、军械诸物。
因兵械不足,新招募来的丹阳兵和广陵兵,现下只有一部分特别精勇的发了兵器,余下近万人仍还是手无寸铁,依铜山冶铸的进度,是不可能在一个月内把不足的兵械都打造出来的。
荀贞因问魏光:“上次从糜从事那里买来的铁还剩多少?”
“不多了。”
荀贞囊中已然不丰,手底下又多了这么多新卒,不说军饷,只给这些新卒制办冬衣就是一笔极大的开销,所以当十天前糜竺送来了最后一批铁后,他就没有再继续买了,剩下的这点铁用完,能用的就只有铜了。
荀贞寻思片刻,心道:“以铜铸兵,坚锐远不及钢铁,不过是聊胜於无,现下我起兵在即,这铜兵是没必要再多铸了。”开口对魏光说道,“存铁用完后,刀剑之物就不要再铸造了,集中全部人力单铸箭镞一物。”
铜制的兵械不如铁制,但单就箭镞来说,铜制的却还是能用的。
魏光应道:“诺。”
荀贞又想道:“黄琬在豫州多兴军事,豫州武库料必充盈,我部所缺的兵械,说不得,也只能像粮食一样,亦从豫州借了。”
荀贞这边盘算起兵前的需要,却说冀州的韩馥和袁绍。
果如荀贞所料,在接到了桥瑁这道诈以三公为名的移书后,韩馥没了主张,他召来州府里的诸从事,问道:“今当助董氏邪?助袁氏邪?”治中从事刘子惠厌恶韩馥的这句问话,毫不客气地说道:“今兴兵为国,何谓袁、董!”韩馥自知说错了话,面现惭色。刘子惠又说道:“兵者凶事,不可为首。今宜先观他州动静,如有发动者,明公可再和之。冀州於他州不为弱也,一旦群起起兵,他人功未有在冀州之右者也。”韩馥然之,便作书给袁绍,道董卓之恶,听其举兵。
没了韩馥的掣肘、阻挠,袁绍人望所归,蓄势已久,很快就招募到了大批的士卒,气候顿成。
他写信给袁术、张邈、刘岱、袁遗、曹操、鲍信、荀贞等人,决定把起兵的时间定在明年正月。董卓在洛阳已有不短时日了,观其政举,颇多妙着,实不容小觑,起兵这件事如再拖延下去,只会对袁绍等人不利,所以把起兵之时定在明年开春,曹操等人无人反对。
袁绍又和袁术、张邈、曹操等人定下了四个会师、屯兵之地,一个是洛阳北边的河内,一个是洛阳东北的酸枣,一个是豫州的颍川,一个是荆州的南阳。
这四个地方选得很好,从北、到东北、到东、再到东南,刚好对洛阳形成了一个半包围。
袁绍肯定是要去河内的,而张邈、曹操、桥瑁、刘岱等俱在兖州,他们则肯定是要去酸枣会师,袁术人在南阳,南阳就是他的屯兵地了,至於荀贞,他是颍川人,不等他主动提出,袁绍就把他的屯兵地划到了颍川,和豫州刺史孔伷在一起。
诸事议定,新的一年到来之前,荀贞又给孙坚写了封信。
信中先提前给孙坚拜年,随后的重点是简略转述了袁绍定下的起兵日期和各路人马的会师、屯兵地,提醒孙坚做好准备,不要误了大事。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268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268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268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94 桥瑁诈书移诸镇 一声雷响起风云)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赵子曰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