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报纸?大人说的是邸报吗?”皦生光有些糊涂地挠了挠头问道。
“算是,但不完全是……”郭致远点了点头,开始详细地向皦生光讲述自己关于对于报纸的构想,说到后来干脆找了一张大纸过来用笔在上面勾画起来,把简单的版面勾画出来才想起自己还没给自己取名字,这个名字必须得响亮好记,还不能犯忌,否则被人攻击自己有谋反之意就惨了,郭致远本来想直接取名叫“古田日报”的,想了想又觉得格局太小了,最后略一沉吟,在报头的位置写下了“兴明报”三个大字!后世风靡神州大地的《兴明报》就这样诞生了!
皦生光越听眼睛越亮,他本来是极聪明的,否则如何能骗得别人心甘情愿地掏钱给他呢?所以马上意识到《兴明报》的广阔前景和巨大影响力,兴奋地道:“大人放心,小人必不负大人所托!不过小人还有些疑问,一是大人这报纸准备一期印多少?印得少了影响力不够,印得多了,所费钱银怕是不少;二是这报纸印出来要如何快速传递出去呢?三是这报纸每期的内容不少,大人还说全国各地发生的大事都要及时的刊印上去,这如何能做到呢?……”
郭致远一听就知道皦生光确实是用心了,问的几个问题都问到了点子上,不过这三个问题其实他都早已想到了,报纸传递完全可以利用“妙衣坊”现成的销售网络,还有孙传的车马行也可以帮着传递,前期可以免费增送,等名气起来了就可以卖钱了,而且还可以通过刊登广告赚钱。至于信息采集就更容易了,张承在各地建立的情报站都会定期传递情报回来,郭致远会亲自先筛选一遍,重要的情报自然要保密,无关紧要的都可以丢给皦生光去筛选。
不过皦生光毕竟刚刚投效,情报系统的事情自然不让他知道,所以郭致远只回答了他的第一个问题,竖起一根拇指道:“头三期我准备印一万份,全部免费赠送,等打响名气后,逐步增加到十万份左右,每份卖三个铜钱,我们还可以靠卖广告赚钱,应该足以能够维持刊印的费用……”
“广告?”皦生光大惑不解地问道。
郭致远简单地解释了一下广告是怎么回事,皦生光一听眼睛就更亮了,对郭致远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被郭致远的大气魄所折服,十万份是个什么概念啊,那是要席卷全国啊!如果说刚开始皦生光还仅仅是为了保命才投靠郭致远,现在却是心悦诚服地要紧抱郭致远的大腿了。
第一期报纸当然一炮打响,所以郭致远亲自操刀写了一篇文章,内容也就是他当初在西禅寺诗会上提到的那些观点,他准备在全国掀起一场白话诗运动,因为他要打响名气主要是针对士林,他提倡白话诗必然会引起士林的争议,无论结果如何,人们都会记住他这个提倡白话诗的第一人,他打响名气的目的就达到了,同时这个话题不牵涉到政.治,所以虽然会引起争议,但是不必担心阻力太大,导致他的报纸一出来就被封了。
同时为了吸引普通人的兴趣,郭致远还搞了个小说连载的栏目,四大名著他是剽窃不了的了,所以郭致远选择了剽窃国外名著---《鲁宾逊漂流记》,《鲁宾逊漂流记》是以大航海时代为背景,故事发生时间也在1651年,和郭致远所处的时代相去不远,不至于出现太多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同时郭致远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向这个时代的人传播大航海时代的新观念,为他将来的计划打下基础。
剩下的事他就全权交给皦生光去办了,然后再次把张承找来,交待他去京城办情报站的事,顺便把沈玉娘也带上,妙衣坊在京城的分店已经开张了,听说还搭上了宫里的线,这条线郭致远自然要牢牢抓在手里,所以才会不惜把精干的沈玉娘也派出去。
第一期《兴明报》的样报在半个月后就印刷出来了,皦生光果然在印刷出版方面很有天赋,印刷出来的样报郭致远非常满意,图文并茂,即便是不识字的百姓看着也觉得很有意思,徐光启他们看到印刷出来的样报也是倍感新奇,连连赞叹。
果然如郭致远所料,第一期《兴明报》一推出便引起了轰动,特别是在士林中反响强烈,当然绝不大部分是批评之声,认为郭致远是离经叛道,散布歪理邪说,甚至还有些小有名气的“才子”专门写文章抨击郭致远,不过这样一来郭致远的目的也达到了,从一个无名之辈变成了热点人物。
此时刘光先的奏折也到了京城,在奏折中刘光先将自己在古田县看到的情况如实上报,对郭致远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郭致远是“国之干才、未来栋梁”,万历看了刘光先的奏折也倍感惊奇,郭致远上任不到半年便肃清了为祸古田已久的匪患,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古田人口比他刚上任时翻了一倍还多,这样的政绩也太不可思议了!
沈一贯却是立马急了,马上弹劾刘光先,称他一定是被郭致远收买了,和郭致远串通一气欺骗朝廷,而沈鲤自然是仗义执言,说谁不知道刘光先最是刚直,从不徇私,而且刘光先是奉圣旨去调查郭致远的,怎么可能冒着犯欺君之罪的风险帮郭致远说话。
两人各持一言,再次在朝堂上争论起来了,而万历也有些犹豫不决,不知道该相信谁的话好了,他本来也不太相信一向素有直名的刘光先会欺骗他,可是刘光先在奏折里所说的实在太不可思议了,特别是在奏折中刘光先还提到了福建遭受瘟疫的事情,说福建因为瘟疫死亡两万多人,只有古田县在郭致远的有力防控下仅仅死亡了十人,其中六人还是从别的地方逃到古田的难民!
而沈一贯正是抓住一点,全盘否定了刘先光在奏折中对古田的调查报告,认为他在说谎,就连沈鲤在这一点上也觉得底气不足,因为刘先光所说的情况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瘟疫的认知,遭遇瘟疫却只死了十个人怎么可能啊?
这时候福建巡抚徐学聚的奏折也到了,在奏折中徐学聚对此次福建遭遇瘟疫的情况做了详细汇报,同时也提到了郭致远,称他是此次福建瘟疫得以快速平息的最大功臣,同时还徐学聚还弹劾福州知府黄似华,说他嫉贤妒能,故意诬陷下官,而且在福州知府任上毫无作为,根本不能胜任福州知府之位。
徐学聚的奏折成为了扭转胜负的关键,徐学聚身为福建巡抚,不可能再在这样的大事说谎,郭致远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能量能收买两位朝廷大员为他说话,同时徐学聚还联络了东林党的其他朝中大臣,对福建的浙党势力进行弹劾。
沈一贯一看到徐学聚的奏折就知道大势已去,现在已经不是能不能扳倒郭致远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保住浙党在福建的势力不受影响的问题了,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开始帮黄似华等人说话以保住他们的官位。
万历也终于相信了刘光先在奏折中汇报的情况属实,他对郭致远印象本来就不错,如今郭致远在古田干得这么出色,也说明他有识人之明,龙颜大悦,当即下旨,给郭致远升官,升为七品知县,考虑到郭致远到古田任职不久,也没有给他调任地方,依旧主政古田。
出于平衡考虑,加上沈一贯的极力回护,对于徐学聚对黄似华的弹劾,万历没有批准,只是下旨申斥了黄似华一番,不过那几名联名弹劾的古田邻近几县知县就没那么幸运了,全部被撤职查办,东林党也乘胜追击,将这古田邻近几县知县的位置抢到了,继任人选全部是东林党人。
福建的政局也因为此事发生了很大改变,东林党势力起来了,由过去的浙党一家独大变成了东林党和浙党分庭抗礼,甚至东林党隐隐还要占有优势,毕竟福建巡抚徐学聚是东林党人,这就是优势,这也是徐学聚不惜将平息瘟疫的首功让给郭致远的原因。
郭致远此时自然还不知道因为他福建的政局发生了这么大变化,不过他有一件比他升官更让他高兴的事,红薯丰收了!整个古田红薯第一季收成达到了三十万石,三十万石啊!这是古田前所未有的高产,整个古田都沸腾了!老百姓是又兴奋又懊恼,原本百姓们对于种植红薯多少还是有些犹豫的,所以第一次领的红薯苗都不多,现在却是都后悔当初领少了。
不过新的问题也来了,红薯太多了,老百姓望着堆积成山的红薯头一回为丰收烦恼起来了,这么多红薯怎么吃得完啊?要是烂掉了多可惜啊!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21552.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21552/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2155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八十三章 升官了)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寂寞一刀谢谢您的支持!!
“算是,但不完全是……”郭致远点了点头,开始详细地向皦生光讲述自己关于对于报纸的构想,说到后来干脆找了一张大纸过来用笔在上面勾画起来,把简单的版面勾画出来才想起自己还没给自己取名字,这个名字必须得响亮好记,还不能犯忌,否则被人攻击自己有谋反之意就惨了,郭致远本来想直接取名叫“古田日报”的,想了想又觉得格局太小了,最后略一沉吟,在报头的位置写下了“兴明报”三个大字!后世风靡神州大地的《兴明报》就这样诞生了!
皦生光越听眼睛越亮,他本来是极聪明的,否则如何能骗得别人心甘情愿地掏钱给他呢?所以马上意识到《兴明报》的广阔前景和巨大影响力,兴奋地道:“大人放心,小人必不负大人所托!不过小人还有些疑问,一是大人这报纸准备一期印多少?印得少了影响力不够,印得多了,所费钱银怕是不少;二是这报纸印出来要如何快速传递出去呢?三是这报纸每期的内容不少,大人还说全国各地发生的大事都要及时的刊印上去,这如何能做到呢?……”
郭致远一听就知道皦生光确实是用心了,问的几个问题都问到了点子上,不过这三个问题其实他都早已想到了,报纸传递完全可以利用“妙衣坊”现成的销售网络,还有孙传的车马行也可以帮着传递,前期可以免费增送,等名气起来了就可以卖钱了,而且还可以通过刊登广告赚钱。至于信息采集就更容易了,张承在各地建立的情报站都会定期传递情报回来,郭致远会亲自先筛选一遍,重要的情报自然要保密,无关紧要的都可以丢给皦生光去筛选。
不过皦生光毕竟刚刚投效,情报系统的事情自然不让他知道,所以郭致远只回答了他的第一个问题,竖起一根拇指道:“头三期我准备印一万份,全部免费赠送,等打响名气后,逐步增加到十万份左右,每份卖三个铜钱,我们还可以靠卖广告赚钱,应该足以能够维持刊印的费用……”
“广告?”皦生光大惑不解地问道。
郭致远简单地解释了一下广告是怎么回事,皦生光一听眼睛就更亮了,对郭致远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被郭致远的大气魄所折服,十万份是个什么概念啊,那是要席卷全国啊!如果说刚开始皦生光还仅仅是为了保命才投靠郭致远,现在却是心悦诚服地要紧抱郭致远的大腿了。
第一期报纸当然一炮打响,所以郭致远亲自操刀写了一篇文章,内容也就是他当初在西禅寺诗会上提到的那些观点,他准备在全国掀起一场白话诗运动,因为他要打响名气主要是针对士林,他提倡白话诗必然会引起士林的争议,无论结果如何,人们都会记住他这个提倡白话诗的第一人,他打响名气的目的就达到了,同时这个话题不牵涉到政.治,所以虽然会引起争议,但是不必担心阻力太大,导致他的报纸一出来就被封了。
同时为了吸引普通人的兴趣,郭致远还搞了个小说连载的栏目,四大名著他是剽窃不了的了,所以郭致远选择了剽窃国外名著---《鲁宾逊漂流记》,《鲁宾逊漂流记》是以大航海时代为背景,故事发生时间也在1651年,和郭致远所处的时代相去不远,不至于出现太多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同时郭致远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向这个时代的人传播大航海时代的新观念,为他将来的计划打下基础。
剩下的事他就全权交给皦生光去办了,然后再次把张承找来,交待他去京城办情报站的事,顺便把沈玉娘也带上,妙衣坊在京城的分店已经开张了,听说还搭上了宫里的线,这条线郭致远自然要牢牢抓在手里,所以才会不惜把精干的沈玉娘也派出去。
第一期《兴明报》的样报在半个月后就印刷出来了,皦生光果然在印刷出版方面很有天赋,印刷出来的样报郭致远非常满意,图文并茂,即便是不识字的百姓看着也觉得很有意思,徐光启他们看到印刷出来的样报也是倍感新奇,连连赞叹。
果然如郭致远所料,第一期《兴明报》一推出便引起了轰动,特别是在士林中反响强烈,当然绝不大部分是批评之声,认为郭致远是离经叛道,散布歪理邪说,甚至还有些小有名气的“才子”专门写文章抨击郭致远,不过这样一来郭致远的目的也达到了,从一个无名之辈变成了热点人物。
此时刘光先的奏折也到了京城,在奏折中刘光先将自己在古田县看到的情况如实上报,对郭致远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郭致远是“国之干才、未来栋梁”,万历看了刘光先的奏折也倍感惊奇,郭致远上任不到半年便肃清了为祸古田已久的匪患,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古田人口比他刚上任时翻了一倍还多,这样的政绩也太不可思议了!
沈一贯却是立马急了,马上弹劾刘光先,称他一定是被郭致远收买了,和郭致远串通一气欺骗朝廷,而沈鲤自然是仗义执言,说谁不知道刘光先最是刚直,从不徇私,而且刘光先是奉圣旨去调查郭致远的,怎么可能冒着犯欺君之罪的风险帮郭致远说话。
两人各持一言,再次在朝堂上争论起来了,而万历也有些犹豫不决,不知道该相信谁的话好了,他本来也不太相信一向素有直名的刘光先会欺骗他,可是刘光先在奏折里所说的实在太不可思议了,特别是在奏折中刘光先还提到了福建遭受瘟疫的事情,说福建因为瘟疫死亡两万多人,只有古田县在郭致远的有力防控下仅仅死亡了十人,其中六人还是从别的地方逃到古田的难民!
而沈一贯正是抓住一点,全盘否定了刘先光在奏折中对古田的调查报告,认为他在说谎,就连沈鲤在这一点上也觉得底气不足,因为刘先光所说的情况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瘟疫的认知,遭遇瘟疫却只死了十个人怎么可能啊?
这时候福建巡抚徐学聚的奏折也到了,在奏折中徐学聚对此次福建遭遇瘟疫的情况做了详细汇报,同时也提到了郭致远,称他是此次福建瘟疫得以快速平息的最大功臣,同时还徐学聚还弹劾福州知府黄似华,说他嫉贤妒能,故意诬陷下官,而且在福州知府任上毫无作为,根本不能胜任福州知府之位。
徐学聚的奏折成为了扭转胜负的关键,徐学聚身为福建巡抚,不可能再在这样的大事说谎,郭致远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能量能收买两位朝廷大员为他说话,同时徐学聚还联络了东林党的其他朝中大臣,对福建的浙党势力进行弹劾。
沈一贯一看到徐学聚的奏折就知道大势已去,现在已经不是能不能扳倒郭致远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保住浙党在福建的势力不受影响的问题了,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开始帮黄似华等人说话以保住他们的官位。
万历也终于相信了刘光先在奏折中汇报的情况属实,他对郭致远印象本来就不错,如今郭致远在古田干得这么出色,也说明他有识人之明,龙颜大悦,当即下旨,给郭致远升官,升为七品知县,考虑到郭致远到古田任职不久,也没有给他调任地方,依旧主政古田。
出于平衡考虑,加上沈一贯的极力回护,对于徐学聚对黄似华的弹劾,万历没有批准,只是下旨申斥了黄似华一番,不过那几名联名弹劾的古田邻近几县知县就没那么幸运了,全部被撤职查办,东林党也乘胜追击,将这古田邻近几县知县的位置抢到了,继任人选全部是东林党人。
福建的政局也因为此事发生了很大改变,东林党势力起来了,由过去的浙党一家独大变成了东林党和浙党分庭抗礼,甚至东林党隐隐还要占有优势,毕竟福建巡抚徐学聚是东林党人,这就是优势,这也是徐学聚不惜将平息瘟疫的首功让给郭致远的原因。
郭致远此时自然还不知道因为他福建的政局发生了这么大变化,不过他有一件比他升官更让他高兴的事,红薯丰收了!整个古田红薯第一季收成达到了三十万石,三十万石啊!这是古田前所未有的高产,整个古田都沸腾了!老百姓是又兴奋又懊恼,原本百姓们对于种植红薯多少还是有些犹豫的,所以第一次领的红薯苗都不多,现在却是都后悔当初领少了。
不过新的问题也来了,红薯太多了,老百姓望着堆积成山的红薯头一回为丰收烦恼起来了,这么多红薯怎么吃得完啊?要是烂掉了多可惜啊!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21552.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21552/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2155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八十三章 升官了)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寂寞一刀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