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第1721章 朕要先杀了黄台吉!
抢救大明朝 本章字数:2835 抢救大明朝txt下载
岱根塔拉行宫。
在这座充满了蒙古和乌斯藏建筑风格的庭院当中,今儿可算是来了稀客了!朱由检的皇后周氏,在司礼兼秉笔太监陈秉政、齐本正,御马监提督太监高起潜,还有詹事府詹事孔贞运等人的护送下,总算是不远数百里而来和朱由检相会了。
和皇后一同出京的,还有田贵妃、袁贵妃,还有奉诏而来的沈廷扬和自己厚着脸皮溜达来的钱谦益。
其中田贵妃和袁贵妃都留在了大同避暑宫安顿一切——就是原来的代王府。两位贵妃和周皇后还带来了一批从北京皇宫中特别挑选出的小太监和小宫女......都是可靠之人,以后朱由检一家就让这些人伺候了。
而沈廷扬和钱谦益,则为朱由检送来了一份密奏——是左都御史孙承宗参朝中阉党谋立福王朱常洵的!
而且这份密奏还得到了身怀六甲的周皇后的支持!
“万岁爷,代王他们妖言惑众的奏章送到京城后,朝中的阉党还有那些掌握京营、锦衣卫的勋贵大多都想迎立福王!只有孙先生这样的东林君子和徐伴伴、商伴伴、周伴伴、王伴伴、高伴伴等内侍还有懿安皇后是想立妾身肚子里的孩儿的......”
正在岱根塔拉行宫大殿上打小报告的就是周皇后——她大老远从北京城不辞劳苦来岱根塔拉,就是为了告状!
她可真是恨透了那帮阉党和勋贵了!居然想立福王......她肚子怀着的肯定是儿子!朱由检也认为是儿子,连名字都起好了,就叫朱慈烺!
那帮奸臣居然不肯等待,而要立福王,真是杀了他们都不解恨啊!
朱由检端坐在一张椅子上,手里拿着孙承宗的奏章,翻来覆去的在看——这可是好东西啊!
是东林党的首领弹劾福王朱常洵的奏章啊!
那是万历老爷爷最宠爱的福王啊!
光是王庄就有两万顷......就是两百万亩啊!当时河南省都凑不出那么多官田,后来还是取了山东、湖广的良田才凑齐的。
另外,张居正贪墨来的财产中有相当部分也都拨归了福王。扬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种杂税也拨归福府。还有四川的盐井收益,还有部分淮盐的收益也都归了福府......真正的富可敌国啊!
这些日子朱由检花钱大手大脚,又不会赚钱(他和逆子学了五十年,独独没学会赚钱),手头已经有点紧了。
而且朱由检上辈子就恨死福王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了(他帮着逆子逼宫啊)!这辈子还能放过朱由崧的老子?
可是福王朱常洵虽然富可敌国,但那不是可以削藩除国的罪过。他的钱财都是爹妈给的,光明正大,朱由检也不能说没收就没收啊!
现在好了,罪名可算是有了......有人谋立福王!
这就是罪!
不是福王有野心,别人怎么会谋立他?
另外......孙承宗还在奏章上说了,光庙(明光宗)、熹庙(明熹宗)都死得蹊跷,很有可能是被谋立福王的奸人所害!
呵呵,弑君嫌疑犯啊!
想到这里,朱由检的心情真是好的不行了......他收好了奏章,然后让周皇后去休息,又让人宣来了钱谦益和沈廷扬。
钱沈二人行过大礼后,朱由检又两人赐了座,然后才笑着对已经在一个绣墩上端坐的钱谦益道:“钱卿是东林魁首,是有资格入阁的,但是现在阁臣无缺,六部尚书侍郎也都有人,不如先当个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如何?”
少詹事是东宫属官,现在朱由检没儿子,少詹事也就没什么实权。但是翰林院学士可厉害了!翰林院的职责是主制诰、史册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当然了,明朝的内阁威权日重后,翰林学士职责中最重要的制诰,也就是写圣旨的权力归了内阁大学士。
但是朱由检现在是个脱离了廷臣控制的皇帝,他身边并没有内阁大学士(他倒是想招黄立极过来,但是黄首辅找了个借口给推了),只有司礼监秉笔,所以需要有人替代内阁学士来拟旨。现在钱谦益送上门来,倒是正合了朱由检的意。
不过朱由检现在还不打算夺了内阁的权,也不打算把阉党扳倒......因为他对眼下的内阁还算满意。而且他也知道不能指望清洗内阁去推动什么新政,真正能够推动新政的只有新军!
在新军大成之前,内阁就是一个看守维持的作用,不必对他们报太大的希望,也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去和他们斗智。
所以朱由检也不想和那帮人天天扯皮,以后就由翰林学士和司礼监帮着处理一下内阁送来的票拟和奏章就行了。
“沈廷扬是吧?”安排好了钱谦益的职位后,朱由检又将目光转向了沈廷扬沈财神......这位可是逆子当年的肱骨啊!
“学生正是沈廷扬。”沈廷扬显得有点拘束,双手扶着膝盖,看着一点也不像是奸商。
朱由检笑着问:“你是为了开中法和南粮海运的事情北上的?”
孙承宗专门为沈廷扬上了道奏章,一是推荐;二是帮着沈廷扬推销他的漕粮海运之法。
因为北宋末年的黄河夺淮,使得黄、淮、运三条重要河流都出了问题。问题的来源是黄河带来的巨量泥沙!这些泥沙冲入淮河后,开始在淮河下游和洪泽湖中淤积,不断抬高河床和湖床,造成淮河入海口渐渐淤塞,洪泽湖也悬在了淮、扬二府的头上。
到了万历年以后,淮河水患变得越来越严重,到了两三年发趟大水的地步,对淮河流域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中断运河,并且在淮北挖掘黄河入海的河道,使得黄河泥沙不在进入淮河。
如果不中断运河,而是让运河和黄河相交,那么黄河的泥沙很快会抬高两河交汇处的河道,用不了多久,黄河就会变成一堵“高墙“,切断运河。
所以在明朝迁都北京后,为了维持北京粮食供应的绝对安全,国家就采取了以“弃淮保运”的政策,让黄河泥沙入淮......
“陛下,”沈廷扬点点头,“如果要行开中法为辽军供粮,每年又海运北上的粮食本就多达数百万石,和漕粮数目相当......只要再多一倍的沙船,以海运替代漕运就完全可行。在海运替漕后,就可以开挖黄河入海水道,如此淮河下游将不再淤积,淮水也不会连年泛滥,将能拯救沿淮州县的无数生灵免遭涂炭。”
生灵涂炭什么的,朱由检其实是不在乎的......但是淮河不发大水会让淮粮大幅增产!将可以缓解粮食供应总体偏紧的问题。
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啊!
不过废漕保淮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朱由检也不敢贸然行事。就在他想把这事往后推一推,顺手再给沈廷扬安排个好差的时候。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秉政捧着一本已经贴了条旨(票拟)的兵部奏本快步到了朱由检身边。朱由检接过奏本翻开一看,眉头顿时拧成了一团,过了半晌,才将奏本合起,对眼前的沈廷扬道:“沈廷扬,朕会行漕粮海运之法以救淮滨苍生。但是在这之前,朕要先杀了黄台吉!”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20359.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20359/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2035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721章 朕要先杀了黄台吉!)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大罗罗谢谢您的支持!!
在这座充满了蒙古和乌斯藏建筑风格的庭院当中,今儿可算是来了稀客了!朱由检的皇后周氏,在司礼兼秉笔太监陈秉政、齐本正,御马监提督太监高起潜,还有詹事府詹事孔贞运等人的护送下,总算是不远数百里而来和朱由检相会了。
和皇后一同出京的,还有田贵妃、袁贵妃,还有奉诏而来的沈廷扬和自己厚着脸皮溜达来的钱谦益。
其中田贵妃和袁贵妃都留在了大同避暑宫安顿一切——就是原来的代王府。两位贵妃和周皇后还带来了一批从北京皇宫中特别挑选出的小太监和小宫女......都是可靠之人,以后朱由检一家就让这些人伺候了。
而沈廷扬和钱谦益,则为朱由检送来了一份密奏——是左都御史孙承宗参朝中阉党谋立福王朱常洵的!
而且这份密奏还得到了身怀六甲的周皇后的支持!
“万岁爷,代王他们妖言惑众的奏章送到京城后,朝中的阉党还有那些掌握京营、锦衣卫的勋贵大多都想迎立福王!只有孙先生这样的东林君子和徐伴伴、商伴伴、周伴伴、王伴伴、高伴伴等内侍还有懿安皇后是想立妾身肚子里的孩儿的......”
正在岱根塔拉行宫大殿上打小报告的就是周皇后——她大老远从北京城不辞劳苦来岱根塔拉,就是为了告状!
她可真是恨透了那帮阉党和勋贵了!居然想立福王......她肚子怀着的肯定是儿子!朱由检也认为是儿子,连名字都起好了,就叫朱慈烺!
那帮奸臣居然不肯等待,而要立福王,真是杀了他们都不解恨啊!
朱由检端坐在一张椅子上,手里拿着孙承宗的奏章,翻来覆去的在看——这可是好东西啊!
是东林党的首领弹劾福王朱常洵的奏章啊!
那是万历老爷爷最宠爱的福王啊!
光是王庄就有两万顷......就是两百万亩啊!当时河南省都凑不出那么多官田,后来还是取了山东、湖广的良田才凑齐的。
另外,张居正贪墨来的财产中有相当部分也都拨归了福王。扬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种杂税也拨归福府。还有四川的盐井收益,还有部分淮盐的收益也都归了福府......真正的富可敌国啊!
这些日子朱由检花钱大手大脚,又不会赚钱(他和逆子学了五十年,独独没学会赚钱),手头已经有点紧了。
而且朱由检上辈子就恨死福王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了(他帮着逆子逼宫啊)!这辈子还能放过朱由崧的老子?
可是福王朱常洵虽然富可敌国,但那不是可以削藩除国的罪过。他的钱财都是爹妈给的,光明正大,朱由检也不能说没收就没收啊!
现在好了,罪名可算是有了......有人谋立福王!
这就是罪!
不是福王有野心,别人怎么会谋立他?
另外......孙承宗还在奏章上说了,光庙(明光宗)、熹庙(明熹宗)都死得蹊跷,很有可能是被谋立福王的奸人所害!
呵呵,弑君嫌疑犯啊!
想到这里,朱由检的心情真是好的不行了......他收好了奏章,然后让周皇后去休息,又让人宣来了钱谦益和沈廷扬。
钱沈二人行过大礼后,朱由检又两人赐了座,然后才笑着对已经在一个绣墩上端坐的钱谦益道:“钱卿是东林魁首,是有资格入阁的,但是现在阁臣无缺,六部尚书侍郎也都有人,不如先当个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如何?”
少詹事是东宫属官,现在朱由检没儿子,少詹事也就没什么实权。但是翰林院学士可厉害了!翰林院的职责是主制诰、史册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当然了,明朝的内阁威权日重后,翰林学士职责中最重要的制诰,也就是写圣旨的权力归了内阁大学士。
但是朱由检现在是个脱离了廷臣控制的皇帝,他身边并没有内阁大学士(他倒是想招黄立极过来,但是黄首辅找了个借口给推了),只有司礼监秉笔,所以需要有人替代内阁学士来拟旨。现在钱谦益送上门来,倒是正合了朱由检的意。
不过朱由检现在还不打算夺了内阁的权,也不打算把阉党扳倒......因为他对眼下的内阁还算满意。而且他也知道不能指望清洗内阁去推动什么新政,真正能够推动新政的只有新军!
在新军大成之前,内阁就是一个看守维持的作用,不必对他们报太大的希望,也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去和他们斗智。
所以朱由检也不想和那帮人天天扯皮,以后就由翰林学士和司礼监帮着处理一下内阁送来的票拟和奏章就行了。
“沈廷扬是吧?”安排好了钱谦益的职位后,朱由检又将目光转向了沈廷扬沈财神......这位可是逆子当年的肱骨啊!
“学生正是沈廷扬。”沈廷扬显得有点拘束,双手扶着膝盖,看着一点也不像是奸商。
朱由检笑着问:“你是为了开中法和南粮海运的事情北上的?”
孙承宗专门为沈廷扬上了道奏章,一是推荐;二是帮着沈廷扬推销他的漕粮海运之法。
因为北宋末年的黄河夺淮,使得黄、淮、运三条重要河流都出了问题。问题的来源是黄河带来的巨量泥沙!这些泥沙冲入淮河后,开始在淮河下游和洪泽湖中淤积,不断抬高河床和湖床,造成淮河入海口渐渐淤塞,洪泽湖也悬在了淮、扬二府的头上。
到了万历年以后,淮河水患变得越来越严重,到了两三年发趟大水的地步,对淮河流域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中断运河,并且在淮北挖掘黄河入海的河道,使得黄河泥沙不在进入淮河。
如果不中断运河,而是让运河和黄河相交,那么黄河的泥沙很快会抬高两河交汇处的河道,用不了多久,黄河就会变成一堵“高墙“,切断运河。
所以在明朝迁都北京后,为了维持北京粮食供应的绝对安全,国家就采取了以“弃淮保运”的政策,让黄河泥沙入淮......
“陛下,”沈廷扬点点头,“如果要行开中法为辽军供粮,每年又海运北上的粮食本就多达数百万石,和漕粮数目相当......只要再多一倍的沙船,以海运替代漕运就完全可行。在海运替漕后,就可以开挖黄河入海水道,如此淮河下游将不再淤积,淮水也不会连年泛滥,将能拯救沿淮州县的无数生灵免遭涂炭。”
生灵涂炭什么的,朱由检其实是不在乎的......但是淮河不发大水会让淮粮大幅增产!将可以缓解粮食供应总体偏紧的问题。
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啊!
不过废漕保淮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朱由检也不敢贸然行事。就在他想把这事往后推一推,顺手再给沈廷扬安排个好差的时候。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秉政捧着一本已经贴了条旨(票拟)的兵部奏本快步到了朱由检身边。朱由检接过奏本翻开一看,眉头顿时拧成了一团,过了半晌,才将奏本合起,对眼前的沈廷扬道:“沈廷扬,朕会行漕粮海运之法以救淮滨苍生。但是在这之前,朕要先杀了黄台吉!”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20359.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20359/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2035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721章 朕要先杀了黄台吉!)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大罗罗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