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第一千两百八十章 当今的皇帝,配不配为天下万民的君父?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本章字数:4816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txt下载
“烟霞缥缈随来往,寒暑无侵不记年……”
“真是仙山!”
徐渭蓑衣芒鞋,拾阶而上,到了半山腰处,抬首望去,隐约可见那宏伟的轮廓,不由地发出赞叹。
此处是武当山的主峰,有一柱擎天的美誉,周围七十二峰亦如覆钟峙鼎,离离攒立,静立拱卫。
但现在的天柱峰上,还有一座云雾飘渺的浮空山峦,那便是近来被口口传颂的仙人所居,真武玄岳。
因此不止是对修行早有兴趣的徐渭,山下聚集着大量的人群,多有朝天叩拜,虔诚敬奉之辈。
也有不断叩首,希望仙人收徒,得传长生道法的。
这并非虚妄。
真武玄岳毫无疑问是神仙显迹,武当山的香火大盛,以此为中心辐射四方,各地的山神土地,甚至城皇庙宇,都兴盛起来。
百姓祈求这些并不高高在上,却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祇保佑,也纷纷得到了回应,神道进入了一种接地气的良性循环之中。
底层百姓只知这几年风调雨顺,往日多灾多难的苦日子,终于有了丰收的盼头,心怀感激地祈祷还愿。
消息灵通的富户权贵,则知道有此改变,正是那位得天子崇敬,名传天下的道医天师所为。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有道君皇帝在,修行之风本就极盛,不少有心人连发行出来的医书《本草纲目》都买回家中,细细研读,希望从里面找到修行之理。
现在天师来到武当山坐镇,一步登天的机会岂能错过?
“天师的眼界何等之高,要收徒也轮不到尔等!”
徐渭甚至看到,有不少读书人同样来此,不顾形象地拜下,不禁都囔了一句,又摇头失笑道:“只可惜,我无修行的天赋,此来恐怕也只能如这些凡夫俗子般,远远看上一眼了!”
“友人来访,岂能不见?”
话音落下,耳畔突然传来温和的声音,一股气息包裹过来,周遭群山突然天旋地转。
但不待身体出现难以承受的异样反应,就已经重新脚踏实地,徐渭定了定神,就见自己来到了一座巍峨的殿宇之中。
在面前不远处,一位熟悉而又陌生的道人正坐于蒲团上,含笑着看了过来:“徐兄别来无恙?”
徐渭身体一震,瞪大眼睛。
初见这位时,就已是气清神秀,谪仙之表,若论相貌气度,实在是无人可及,而此时更多了几分难以形容的悠远飘渺,好似在仰望苍穹,只觉得自身渺小。
于是乎,一向性情洒脱,颇有几分桀骜不驯的才子,也生出受宠若惊之感:“不敢当此称,许久不见了……”
李彦笑笑,语气一如既往:“灭倭至今,不过三年,我到武当山中修行,亦不过两载,谈不上许久吧?”
徐渭拘谨之意渐渐散去,神情自然起来,又苦笑道:“天师虽然离去仅两年未到,但给我等的感觉,真的已经很久很久了……”
李彦摆出聆听之色。
在这空阔的殿宇,不沾凡尘之气的世外之地,本就大胆的徐渭说话没了顾虑:“我倒也罢了,本就是闲云野鹤,不得功名,汝贞的日子不好过啊!”
“皇帝有过河拆桥之意,至今还未让他正式入阁,又不惜国力,要对塞外蒙古部用兵,全然不听劝告……”
“看着胡汝贞殚精竭虑,我又帮不上什么忙,一气之下,干脆南下,再见天师,已是恍若隔世了!”
李彦平静地听着。
徐渭清楚,这位恐怕对于朝局洞若观火。
这两年间嘉靖亲自执掌朝政,所作所为,实际上让不少人看清楚了一点,严党昔日的罪责,不仅仅在严嵩严世蕃父子!
而别的道教魁首不敢质疑天子,这位却不同,没有过问,应该是有自己的考量……
徐渭再想到一路所见,不禁赞道:“所幸大明得天师庇护,国泰民安,如今风调雨顺,百姓有福啊!”
李彦闻言,却轻轻叹息一声,看向西北之处:“只可惜天道有常,地脉行处,有些灾祸终究难以避免,此时的关中,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天灾大劫。”
徐渭神色变了:“关中又要受灾?那里近些年都在饥荒啊,屋漏偏逢连夜雨?”
李彦不作无谓感叹,转为实际行动,招了招手,从后方的架子上飞出诸多玉瓶:“这些净息丹,可以遏止疫病,将它们交予汝贞,由明廷尽力赈灾。”
“多谢!”
徐渭接过,先是恭敬地拱手一拜,然后又咬牙道:“只怕皇帝心中没有灾民……天灾之后,还有人祸!”
李彦平静地点了点头,毫不迟疑地说出石破天惊的话语:“那他就不配为九州万方之主,天下万民的君父!”
……
“驾!驾!”
一骑快马来到京师城下,高举令牌,士兵赶忙开门放行,再目送着马上信使火急火燎地往里面赶,好奇地道:“这几日多少传信的入京了,每个时辰都有,我大军还未出征,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众人交头接耳,各种猜测,直到一人低声叹道:“坏事!大坏事!听说是关中地动,那天都似要裂哩!”
士兵面面相觑,除了惊讶外,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当真?那是多大的地动?”
大明天灾太多了,两百年各地就没消停过,老百姓也早就习惯,再加上不是落在自己头上,终究欠缺了几分感同身受,既然远在关中,与北京关系不大,他们的语气也是好奇多过伤感。
但那个听到消息的士卒却摇了摇头,露出恐惧之色:“这次不同,听说那地龙太厉害,死太多人了……”
其他人依旧没有感受,还有的笑道:“无妨,万岁爷得上苍庇护,大军都将北上,扫灭鞑子了!”
“是啊,戚将军的兵可威风了……”
就在城门士兵的话题转变之际,内阁桉头上,一封封信报堆积,吕本缓缓放下最终发来的信报,眉头紧锁。
“十二月十二日晡时,关中大震,天昏惨,地反立,民惊溃,起者卧者皆失措,垣屋无声皆倒塌……”
“西南天裂,闪闪有光,地皆陷裂,水出火出,怪不可状……”
“秦晋之交,地忽大震,延及千里,川原折裂,郊墟迁移,山鸣谷响,水涌沙溢,城垣、庙宇、官衙、民舍倾颓摧毁……”
之所以信使来得这么快这么急,是因为此次地震,上报的不仅仅是关中一地,山西、陕西、河南诸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
应付地震,朝廷不是没有法子,但像现在这般数省纷纷上报的局面,吕本从未处理过。
这位阁老并不知道,他目前所看到的,是一场极为惨重的灾祸开端,被后世称为华州大地震,又称明嘉靖关中大地震,波及了七省一百八十五县,后续余震影响长达十七年,死者据官方统计,就有八十三万,是世界有历史纪录的地震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当然之所以会这么惨,天灾是一回事,后续明廷的应对,也堪称标准的人祸。
如今这场灾难刚刚开始,吕本就有些焦头烂额,因为自从嘉靖重回紫禁城后,最为关切的事情唯有一件,那就是出兵塞外,扫平蒙古部落。
将当年打到北京城下耀武扬威,让堂堂大明天子连半个屁都不敢放,乖乖答应对方条件的俺答汗,生擒活捉,再度举行一场献俘礼,那才是一雪前耻,告慰朱氏列祖列宗。
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前跨海攻打倭国,是精兵策略,又有藩属朝鲜供给,如今要攻灭俺答汗的部落,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然而这几年,国库空虚的状况,并没有得到缓解。
东洲省的金银开产还未转化为实际的收益,江南的织造局也刚刚重启,打通航运,尚未把丝绸卖出,赚取巨利……
如此时刻,理应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阶段,偏偏嘉靖等不及了。
吕本头疼不已,正想着如何在保持前线供应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赈灾,稳健的脚步声从后传来。
吕本宦海浮沉一辈子,单从脚步节奏,便能大致听出一位官员的秉性,如严嵩是永远那么慢条斯理,不急不躁,其子严世蕃则步伐急促,透出刚强霸道,而徐阶的步伐看似温吞,实则暗含凌厉,不是久居人下的性情……
至于现在走进来的脚步,则带着一股昂扬之气,一听便是心怀大志,且知行合一之辈,正是兵部尚书胡宗宪,以兵部堂官的身份列席内阁事务。
这个任命是准阁员,并非真正的阁老,相较于灭倭功劳,确实有些不该,但胡宗宪升官速度太快,由七品巡按到三品巡抚,再到入阁,只在短短数年之间,稍稍压一压,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两年多过去了,准阁员依旧是个准阁员,就引发了朝野上下的猜测。
此时胡宗宪入内,却好似完全不受那些闲言碎语的影响,恭敬地行礼:“吕阁老!”
吕本还礼,苦笑着道:“胡部堂来了,替老夫分分忧吧!”
“是关中震事么?”
胡宗宪近来一直在忙着出塞的兵事,只是听说了那里的灾情,但拿起各省快马送来的信报一看,脸色不禁凝重起来:“此次震事,竟这般严重!”
吕本叹道:“地震时正在一更天,夜半之际,百姓正处于熟睡,难以避祸,关中又属黄土,土质疏松,容易崩塌……”
胡宗宪对于各地民情也有了解:“而渭河流域的百姓,大多居住在黄土塬的窑洞中,一旦有地震发生,瞬间倾塌,根本支持不住……最值得担心的情况,是黄土滑坡崩塌,造成黄河堵塞,堰塞湖,水逆流,到那时灾情就要进一步扩大了!”
吕本再叹一口气:“已是如此了!最该担心的是,关中前些年就多地灾害饥荒,粮食就远远不够维持,一旦大震,粮食更是难以供给,如今又正值隆冬,百姓缺衣少食,无家可归,如何是好?”
胡宗宪手掌一拍:“必须赈灾!速速赈灾!”
吕本缓缓摇头:“大军出塞,粮草调集,只顾前线,朝廷恐难以承付,只能灾后免其税……”
其实即便没有对蒙古用兵的财政压力,面对这场波及七个省份的超级大灾,历史上的明廷仅仅派出了十五万赈灾银,尚且不及嘉靖修一座小小殿宇的钱财。
而这十五万肯定都发不到关中,路上就被层层克扣了,如此才有了至少八十三万死伤的凄惨后果……
当然历史上的这个时期,严嵩尚未倒台,朝廷依旧是严党说了算,干出这种事情倒也正常,毕竟无论是嘉靖还是严嵩,都根本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心里,一丁点都不放。
现在胡宗宪在军中的威望与日俱增,却始终未能入阁,更别提坐上首辅之位,若是极重权欲之人,肯定一股脑地扑在北灭蒙古的大业上了。
但胡宗宪没有迟疑,做出了与严嵩截然相反的决定:“此番灾情非同小可,如若不顾,必然酿成大患,我欲禀明圣上,暂缓兵事!”
吕本露出惊色:“胡部堂慎言,陛下有言,凡事以我大明军队优先……”
胡宗宪朝上拱了拱手,沉声道:“陛下乃九州万方之主,天下万民的君父,君父岂会看着子民受难?还望阁老与我一同面圣!”
吕本面色立变,他只盼着安安稳稳地当完阁老,此时眼神闪烁,几经犹豫,终究还是带着几分愧色道:“兵部之事,老夫不便过问……”
“告辞!”
胡宗宪暗暗摇头,再度拱了拱手,将桌上的各省灾情整理后,转身走了出去。
如果还是昔日的他,或许对于受灾的百姓抱有一定的怜悯之情,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将其当成冰冷冷的数字,不会为了素未谋面的百姓,损及自身的利益。
但自从得到那位的看重,逐渐崭露头角,将大明的重担抗在肩上,胡宗宪的志向也变了。
他要做的,绝非一味攀附上意,无底线服从的谗臣,而是一位安国利民,以致太平的首辅!
即便面对九五之尊,臣子也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步伐沉稳坚定!
入宫见嘉靖!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19778.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19778/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1977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千两百八十章 当今的皇帝,配不配为天下万民的君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兴霸天谢谢您的支持!!
“真是仙山!”
徐渭蓑衣芒鞋,拾阶而上,到了半山腰处,抬首望去,隐约可见那宏伟的轮廓,不由地发出赞叹。
此处是武当山的主峰,有一柱擎天的美誉,周围七十二峰亦如覆钟峙鼎,离离攒立,静立拱卫。
但现在的天柱峰上,还有一座云雾飘渺的浮空山峦,那便是近来被口口传颂的仙人所居,真武玄岳。
因此不止是对修行早有兴趣的徐渭,山下聚集着大量的人群,多有朝天叩拜,虔诚敬奉之辈。
也有不断叩首,希望仙人收徒,得传长生道法的。
这并非虚妄。
真武玄岳毫无疑问是神仙显迹,武当山的香火大盛,以此为中心辐射四方,各地的山神土地,甚至城皇庙宇,都兴盛起来。
百姓祈求这些并不高高在上,却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祇保佑,也纷纷得到了回应,神道进入了一种接地气的良性循环之中。
底层百姓只知这几年风调雨顺,往日多灾多难的苦日子,终于有了丰收的盼头,心怀感激地祈祷还愿。
消息灵通的富户权贵,则知道有此改变,正是那位得天子崇敬,名传天下的道医天师所为。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有道君皇帝在,修行之风本就极盛,不少有心人连发行出来的医书《本草纲目》都买回家中,细细研读,希望从里面找到修行之理。
现在天师来到武当山坐镇,一步登天的机会岂能错过?
“天师的眼界何等之高,要收徒也轮不到尔等!”
徐渭甚至看到,有不少读书人同样来此,不顾形象地拜下,不禁都囔了一句,又摇头失笑道:“只可惜,我无修行的天赋,此来恐怕也只能如这些凡夫俗子般,远远看上一眼了!”
“友人来访,岂能不见?”
话音落下,耳畔突然传来温和的声音,一股气息包裹过来,周遭群山突然天旋地转。
但不待身体出现难以承受的异样反应,就已经重新脚踏实地,徐渭定了定神,就见自己来到了一座巍峨的殿宇之中。
在面前不远处,一位熟悉而又陌生的道人正坐于蒲团上,含笑着看了过来:“徐兄别来无恙?”
徐渭身体一震,瞪大眼睛。
初见这位时,就已是气清神秀,谪仙之表,若论相貌气度,实在是无人可及,而此时更多了几分难以形容的悠远飘渺,好似在仰望苍穹,只觉得自身渺小。
于是乎,一向性情洒脱,颇有几分桀骜不驯的才子,也生出受宠若惊之感:“不敢当此称,许久不见了……”
李彦笑笑,语气一如既往:“灭倭至今,不过三年,我到武当山中修行,亦不过两载,谈不上许久吧?”
徐渭拘谨之意渐渐散去,神情自然起来,又苦笑道:“天师虽然离去仅两年未到,但给我等的感觉,真的已经很久很久了……”
李彦摆出聆听之色。
在这空阔的殿宇,不沾凡尘之气的世外之地,本就大胆的徐渭说话没了顾虑:“我倒也罢了,本就是闲云野鹤,不得功名,汝贞的日子不好过啊!”
“皇帝有过河拆桥之意,至今还未让他正式入阁,又不惜国力,要对塞外蒙古部用兵,全然不听劝告……”
“看着胡汝贞殚精竭虑,我又帮不上什么忙,一气之下,干脆南下,再见天师,已是恍若隔世了!”
李彦平静地听着。
徐渭清楚,这位恐怕对于朝局洞若观火。
这两年间嘉靖亲自执掌朝政,所作所为,实际上让不少人看清楚了一点,严党昔日的罪责,不仅仅在严嵩严世蕃父子!
而别的道教魁首不敢质疑天子,这位却不同,没有过问,应该是有自己的考量……
徐渭再想到一路所见,不禁赞道:“所幸大明得天师庇护,国泰民安,如今风调雨顺,百姓有福啊!”
李彦闻言,却轻轻叹息一声,看向西北之处:“只可惜天道有常,地脉行处,有些灾祸终究难以避免,此时的关中,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天灾大劫。”
徐渭神色变了:“关中又要受灾?那里近些年都在饥荒啊,屋漏偏逢连夜雨?”
李彦不作无谓感叹,转为实际行动,招了招手,从后方的架子上飞出诸多玉瓶:“这些净息丹,可以遏止疫病,将它们交予汝贞,由明廷尽力赈灾。”
“多谢!”
徐渭接过,先是恭敬地拱手一拜,然后又咬牙道:“只怕皇帝心中没有灾民……天灾之后,还有人祸!”
李彦平静地点了点头,毫不迟疑地说出石破天惊的话语:“那他就不配为九州万方之主,天下万民的君父!”
……
“驾!驾!”
一骑快马来到京师城下,高举令牌,士兵赶忙开门放行,再目送着马上信使火急火燎地往里面赶,好奇地道:“这几日多少传信的入京了,每个时辰都有,我大军还未出征,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众人交头接耳,各种猜测,直到一人低声叹道:“坏事!大坏事!听说是关中地动,那天都似要裂哩!”
士兵面面相觑,除了惊讶外,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当真?那是多大的地动?”
大明天灾太多了,两百年各地就没消停过,老百姓也早就习惯,再加上不是落在自己头上,终究欠缺了几分感同身受,既然远在关中,与北京关系不大,他们的语气也是好奇多过伤感。
但那个听到消息的士卒却摇了摇头,露出恐惧之色:“这次不同,听说那地龙太厉害,死太多人了……”
其他人依旧没有感受,还有的笑道:“无妨,万岁爷得上苍庇护,大军都将北上,扫灭鞑子了!”
“是啊,戚将军的兵可威风了……”
就在城门士兵的话题转变之际,内阁桉头上,一封封信报堆积,吕本缓缓放下最终发来的信报,眉头紧锁。
“十二月十二日晡时,关中大震,天昏惨,地反立,民惊溃,起者卧者皆失措,垣屋无声皆倒塌……”
“西南天裂,闪闪有光,地皆陷裂,水出火出,怪不可状……”
“秦晋之交,地忽大震,延及千里,川原折裂,郊墟迁移,山鸣谷响,水涌沙溢,城垣、庙宇、官衙、民舍倾颓摧毁……”
之所以信使来得这么快这么急,是因为此次地震,上报的不仅仅是关中一地,山西、陕西、河南诸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
应付地震,朝廷不是没有法子,但像现在这般数省纷纷上报的局面,吕本从未处理过。
这位阁老并不知道,他目前所看到的,是一场极为惨重的灾祸开端,被后世称为华州大地震,又称明嘉靖关中大地震,波及了七省一百八十五县,后续余震影响长达十七年,死者据官方统计,就有八十三万,是世界有历史纪录的地震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当然之所以会这么惨,天灾是一回事,后续明廷的应对,也堪称标准的人祸。
如今这场灾难刚刚开始,吕本就有些焦头烂额,因为自从嘉靖重回紫禁城后,最为关切的事情唯有一件,那就是出兵塞外,扫平蒙古部落。
将当年打到北京城下耀武扬威,让堂堂大明天子连半个屁都不敢放,乖乖答应对方条件的俺答汗,生擒活捉,再度举行一场献俘礼,那才是一雪前耻,告慰朱氏列祖列宗。
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前跨海攻打倭国,是精兵策略,又有藩属朝鲜供给,如今要攻灭俺答汗的部落,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然而这几年,国库空虚的状况,并没有得到缓解。
东洲省的金银开产还未转化为实际的收益,江南的织造局也刚刚重启,打通航运,尚未把丝绸卖出,赚取巨利……
如此时刻,理应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阶段,偏偏嘉靖等不及了。
吕本头疼不已,正想着如何在保持前线供应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赈灾,稳健的脚步声从后传来。
吕本宦海浮沉一辈子,单从脚步节奏,便能大致听出一位官员的秉性,如严嵩是永远那么慢条斯理,不急不躁,其子严世蕃则步伐急促,透出刚强霸道,而徐阶的步伐看似温吞,实则暗含凌厉,不是久居人下的性情……
至于现在走进来的脚步,则带着一股昂扬之气,一听便是心怀大志,且知行合一之辈,正是兵部尚书胡宗宪,以兵部堂官的身份列席内阁事务。
这个任命是准阁员,并非真正的阁老,相较于灭倭功劳,确实有些不该,但胡宗宪升官速度太快,由七品巡按到三品巡抚,再到入阁,只在短短数年之间,稍稍压一压,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两年多过去了,准阁员依旧是个准阁员,就引发了朝野上下的猜测。
此时胡宗宪入内,却好似完全不受那些闲言碎语的影响,恭敬地行礼:“吕阁老!”
吕本还礼,苦笑着道:“胡部堂来了,替老夫分分忧吧!”
“是关中震事么?”
胡宗宪近来一直在忙着出塞的兵事,只是听说了那里的灾情,但拿起各省快马送来的信报一看,脸色不禁凝重起来:“此次震事,竟这般严重!”
吕本叹道:“地震时正在一更天,夜半之际,百姓正处于熟睡,难以避祸,关中又属黄土,土质疏松,容易崩塌……”
胡宗宪对于各地民情也有了解:“而渭河流域的百姓,大多居住在黄土塬的窑洞中,一旦有地震发生,瞬间倾塌,根本支持不住……最值得担心的情况,是黄土滑坡崩塌,造成黄河堵塞,堰塞湖,水逆流,到那时灾情就要进一步扩大了!”
吕本再叹一口气:“已是如此了!最该担心的是,关中前些年就多地灾害饥荒,粮食就远远不够维持,一旦大震,粮食更是难以供给,如今又正值隆冬,百姓缺衣少食,无家可归,如何是好?”
胡宗宪手掌一拍:“必须赈灾!速速赈灾!”
吕本缓缓摇头:“大军出塞,粮草调集,只顾前线,朝廷恐难以承付,只能灾后免其税……”
其实即便没有对蒙古用兵的财政压力,面对这场波及七个省份的超级大灾,历史上的明廷仅仅派出了十五万赈灾银,尚且不及嘉靖修一座小小殿宇的钱财。
而这十五万肯定都发不到关中,路上就被层层克扣了,如此才有了至少八十三万死伤的凄惨后果……
当然历史上的这个时期,严嵩尚未倒台,朝廷依旧是严党说了算,干出这种事情倒也正常,毕竟无论是嘉靖还是严嵩,都根本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心里,一丁点都不放。
现在胡宗宪在军中的威望与日俱增,却始终未能入阁,更别提坐上首辅之位,若是极重权欲之人,肯定一股脑地扑在北灭蒙古的大业上了。
但胡宗宪没有迟疑,做出了与严嵩截然相反的决定:“此番灾情非同小可,如若不顾,必然酿成大患,我欲禀明圣上,暂缓兵事!”
吕本露出惊色:“胡部堂慎言,陛下有言,凡事以我大明军队优先……”
胡宗宪朝上拱了拱手,沉声道:“陛下乃九州万方之主,天下万民的君父,君父岂会看着子民受难?还望阁老与我一同面圣!”
吕本面色立变,他只盼着安安稳稳地当完阁老,此时眼神闪烁,几经犹豫,终究还是带着几分愧色道:“兵部之事,老夫不便过问……”
“告辞!”
胡宗宪暗暗摇头,再度拱了拱手,将桌上的各省灾情整理后,转身走了出去。
如果还是昔日的他,或许对于受灾的百姓抱有一定的怜悯之情,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将其当成冰冷冷的数字,不会为了素未谋面的百姓,损及自身的利益。
但自从得到那位的看重,逐渐崭露头角,将大明的重担抗在肩上,胡宗宪的志向也变了。
他要做的,绝非一味攀附上意,无底线服从的谗臣,而是一位安国利民,以致太平的首辅!
即便面对九五之尊,臣子也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步伐沉稳坚定!
入宫见嘉靖!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19778.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19778/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1977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千两百八十章 当今的皇帝,配不配为天下万民的君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兴霸天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