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第二更,求推荐票支持!)
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刘陈氏看了一眼家中见底的米缸,长叹了一声。
打一个月前,南京的米价就开始见涨。一开始涨的并不算快,刘陈氏也没有太注意。可从五日前,粮价便开始暴涨,从每石米一两银子涨到了一两三钱,又接着涨到了一两五钱,三日前涨到了一两六钱,昨日更是攀到了一两八钱!
五日之内,米价从一两一石涨到了一两八钱一石,足足涨了八成!
这直是把刘陈氏吓傻了。
她的丈夫不过是个私塾的教书先生,一年的束脩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十两。这么算下来,赚的银两全部买米都不够。
她们这样的小户人家没有囤积米粮的习惯,基本都是现吃现买。
是以米缸中的米粮从来都是浅浅一层。
如今已经断了粮,再不去买就得挨饿。家中虽说还有七八两存银,但现在这个粮价也太离谱了,揣着银子去买粮不等于上杆子挨宰吗?
刘陈氏咬了咬嘴唇,最终还是决定去邻居家借些米来。
她邻居王贺氏的夫家是做绸缎生意的,一年少说也有上百两银子的进项,算是这一代街坊邻居里少有的富户。她和王贺氏平日里的关系不错,这番遇到难处前去借粮,对方好歹会借一些吧?
思定之后刘陈氏便抱着个空坛子出了门。
王贺氏的家就在刘陈氏家西边,她轻叩了叩门,不多时便有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前来开门。
见是刘陈氏来了,王贺氏微微笑道:“妹妹怎么来了,快屋里坐。”
她先是把刘陈氏让进院子,再四下望了望把门插好。
她丈夫一早就到柜上了,家中只有她一个妇人,还是小心一些为好。
王家的院子是个二进的,外院一般是待客用的,内院则供自家人居住。
王贺氏把刘陈氏让到外院的小厅中,沏了一壶茶给自己和刘陈氏各倒了一杯。
“妹妹,你今日可是又泡了酸菜,拿来一坛叫我尝鲜?”
见刘陈氏手中捧着一只坛子,王贺氏嘤声笑道。
“王家姐姐,我是来借米的。”
便是再难出口,这话终归还是得说。
刘陈氏咬了咬牙道;“实不相瞒,家中已经断粮了,还望姐姐能够借些米给我。”
王贺氏一听刘陈氏是来借米的,脸色立时阴沉了下来,皮笑肉不笑道:“呦,妹妹说笑了。眼下米价高的吓人,我们自己家还不够吃呢,哪有多余的米借给你啊。”
刘陈氏脸色腾地就红透了。
她不是一个善于言说的人,被王贺氏一番讥讽更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好妹妹,这年头便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何况我家这种做小生意的。眼下米价已经涨到一两八钱银子一石了吧?我劝妹妹你好歹去买一些。我看啊,这米价还得涨!”
王贺氏说罢,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啊!”
刘陈氏吓得面色惨白:“米价还得涨?”
“那可不?这米价涨起来就收不住啦。妹妹难道忘了崇祯十五年的时候,米价最后可是涨到了三两六钱银子一石。我看呐这回估计至少也是这个价!”
说罢王贺氏感慨道:“想一想,还是万历年间的日子好过啊。一两银子能买两石米,米缸里的米多的都吃不完......”
说这番话时王贺氏脸上浮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显然对当年的生活极为怀念。
自打天启朝以来,米价便一直见涨,到了崇祯朝更是涨疯了。
前段时间米价好不容易回落,这一下子又窜了起来,看样子来势比崇祯十五年那次还要凶猛。
刘陈氏是个嘴笨的,被王贺氏这么一忽悠半句话也憋不出来。
她手指紧紧掐着大腿,暗红色的马面裙都被掐出了褶子。
“听姐姐一句劝,便是米价再贵也得买一些存着。一石买不起,就买一斛,一斛买不起就买一斗,一斗买不起就买一升,一升买不起就买一合嘛......”
王贺氏说的兴起,直是吐沫四溅,都快喷到刘陈氏的脸上了。
可不管她说的天花乱坠,舌灿莲花,就是绝口不提借粮的事。
刘陈氏也看出王家娘子是不想借粮给她,也不愿意继续待在这里受辱,遂起身道:“既然如此,我便回家和夫君商议商议,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妹妹慢走!”
王贺氏见刘陈氏终于走了,心里直是十分欢喜。
借粮?啊呸!
就刘家穷的那鬼样子,借了米也还不起。
她要是真把米借出去,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退一步讲,便是刘陈氏事后真的把借的米还上了,那也是自家吃亏啊。
现在一石米都快二两银子了。若是刘陈氏等到米价降到一两银子一石时再把等量的米还上,里外里要亏一半。
那刘陈氏是个心地善良的,可心地善良又不能当饭吃。
如今适逢乱世,能够保全自身就不错了,哪还有精力照顾邻居。
读书人不是有句话吗,‘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王贺氏觉得十分有道理。
刘陈氏是可怜,但天下可怜人多了,河南、陕西饿死的灾民少说也有几十、几百万,又有谁可怜他们了?
要怪就怪生在乱世吧!
......
......
朱慈烺看罢户部尚书姜曰广上的奏疏,面色冷若寒冰。
南京米价在短短五日内涨了整整一倍,如今已经逼近二两银子一石。
虽然这个价格与崇祯年间的最高价还有一些差距,但也已经十分恐怖了。
如果朝廷不及时平抑粮价,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大面积饿死人的情况。
姜曰广的建议是立刻开仓,依靠府库中的存粮来平抑粮价。
这当然是个办法,但仅仅如此却是治标不治本。
短短五日内米价如此暴涨,一定是有粮商囤货居奇,哄抬米价。
朱慈烺要做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根子上把病治好。
毫无疑问,这次米价暴涨,根源在这帮奸商身上。
好嘛,你们让朕的百姓吃不起饭,朕便要你们没命吃饭!
......
......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18334.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18334/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1833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九十五章 哄抬米价)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袖乾坤谢谢您的支持!!
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刘陈氏看了一眼家中见底的米缸,长叹了一声。
打一个月前,南京的米价就开始见涨。一开始涨的并不算快,刘陈氏也没有太注意。可从五日前,粮价便开始暴涨,从每石米一两银子涨到了一两三钱,又接着涨到了一两五钱,三日前涨到了一两六钱,昨日更是攀到了一两八钱!
五日之内,米价从一两一石涨到了一两八钱一石,足足涨了八成!
这直是把刘陈氏吓傻了。
她的丈夫不过是个私塾的教书先生,一年的束脩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十两。这么算下来,赚的银两全部买米都不够。
她们这样的小户人家没有囤积米粮的习惯,基本都是现吃现买。
是以米缸中的米粮从来都是浅浅一层。
如今已经断了粮,再不去买就得挨饿。家中虽说还有七八两存银,但现在这个粮价也太离谱了,揣着银子去买粮不等于上杆子挨宰吗?
刘陈氏咬了咬嘴唇,最终还是决定去邻居家借些米来。
她邻居王贺氏的夫家是做绸缎生意的,一年少说也有上百两银子的进项,算是这一代街坊邻居里少有的富户。她和王贺氏平日里的关系不错,这番遇到难处前去借粮,对方好歹会借一些吧?
思定之后刘陈氏便抱着个空坛子出了门。
王贺氏的家就在刘陈氏家西边,她轻叩了叩门,不多时便有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前来开门。
见是刘陈氏来了,王贺氏微微笑道:“妹妹怎么来了,快屋里坐。”
她先是把刘陈氏让进院子,再四下望了望把门插好。
她丈夫一早就到柜上了,家中只有她一个妇人,还是小心一些为好。
王家的院子是个二进的,外院一般是待客用的,内院则供自家人居住。
王贺氏把刘陈氏让到外院的小厅中,沏了一壶茶给自己和刘陈氏各倒了一杯。
“妹妹,你今日可是又泡了酸菜,拿来一坛叫我尝鲜?”
见刘陈氏手中捧着一只坛子,王贺氏嘤声笑道。
“王家姐姐,我是来借米的。”
便是再难出口,这话终归还是得说。
刘陈氏咬了咬牙道;“实不相瞒,家中已经断粮了,还望姐姐能够借些米给我。”
王贺氏一听刘陈氏是来借米的,脸色立时阴沉了下来,皮笑肉不笑道:“呦,妹妹说笑了。眼下米价高的吓人,我们自己家还不够吃呢,哪有多余的米借给你啊。”
刘陈氏脸色腾地就红透了。
她不是一个善于言说的人,被王贺氏一番讥讽更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好妹妹,这年头便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何况我家这种做小生意的。眼下米价已经涨到一两八钱银子一石了吧?我劝妹妹你好歹去买一些。我看啊,这米价还得涨!”
王贺氏说罢,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啊!”
刘陈氏吓得面色惨白:“米价还得涨?”
“那可不?这米价涨起来就收不住啦。妹妹难道忘了崇祯十五年的时候,米价最后可是涨到了三两六钱银子一石。我看呐这回估计至少也是这个价!”
说罢王贺氏感慨道:“想一想,还是万历年间的日子好过啊。一两银子能买两石米,米缸里的米多的都吃不完......”
说这番话时王贺氏脸上浮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显然对当年的生活极为怀念。
自打天启朝以来,米价便一直见涨,到了崇祯朝更是涨疯了。
前段时间米价好不容易回落,这一下子又窜了起来,看样子来势比崇祯十五年那次还要凶猛。
刘陈氏是个嘴笨的,被王贺氏这么一忽悠半句话也憋不出来。
她手指紧紧掐着大腿,暗红色的马面裙都被掐出了褶子。
“听姐姐一句劝,便是米价再贵也得买一些存着。一石买不起,就买一斛,一斛买不起就买一斗,一斗买不起就买一升,一升买不起就买一合嘛......”
王贺氏说的兴起,直是吐沫四溅,都快喷到刘陈氏的脸上了。
可不管她说的天花乱坠,舌灿莲花,就是绝口不提借粮的事。
刘陈氏也看出王家娘子是不想借粮给她,也不愿意继续待在这里受辱,遂起身道:“既然如此,我便回家和夫君商议商议,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妹妹慢走!”
王贺氏见刘陈氏终于走了,心里直是十分欢喜。
借粮?啊呸!
就刘家穷的那鬼样子,借了米也还不起。
她要是真把米借出去,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退一步讲,便是刘陈氏事后真的把借的米还上了,那也是自家吃亏啊。
现在一石米都快二两银子了。若是刘陈氏等到米价降到一两银子一石时再把等量的米还上,里外里要亏一半。
那刘陈氏是个心地善良的,可心地善良又不能当饭吃。
如今适逢乱世,能够保全自身就不错了,哪还有精力照顾邻居。
读书人不是有句话吗,‘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王贺氏觉得十分有道理。
刘陈氏是可怜,但天下可怜人多了,河南、陕西饿死的灾民少说也有几十、几百万,又有谁可怜他们了?
要怪就怪生在乱世吧!
......
......
朱慈烺看罢户部尚书姜曰广上的奏疏,面色冷若寒冰。
南京米价在短短五日内涨了整整一倍,如今已经逼近二两银子一石。
虽然这个价格与崇祯年间的最高价还有一些差距,但也已经十分恐怖了。
如果朝廷不及时平抑粮价,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大面积饿死人的情况。
姜曰广的建议是立刻开仓,依靠府库中的存粮来平抑粮价。
这当然是个办法,但仅仅如此却是治标不治本。
短短五日内米价如此暴涨,一定是有粮商囤货居奇,哄抬米价。
朱慈烺要做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根子上把病治好。
毫无疑问,这次米价暴涨,根源在这帮奸商身上。
好嘛,你们让朕的百姓吃不起饭,朕便要你们没命吃饭!
......
......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18334.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18334/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1833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九十五章 哄抬米价)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袖乾坤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