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
朱厚煌来到杨慎之处。杨慎真握着一卷书,细细品读。
朱厚煌说道:“杨师,北京有消息传来。”说话之间,将两封书信递了过去。
杨慎看过,唐寅给朱厚煌的书信之后,沉思一会儿,将杨廷和给他的书信也裁开来看。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
朱厚煌问道:“对宁王之乱,孤应该怎样做?”
杨慎有一点心不在焉,回过神来,说道:“以不变应万变。”
“愿闻其详。”朱厚煌郑重其事的问道。
“殿下,窥视禁中,从来就是大罪。殿下与陛下关系亲密,这是殿下的福气。但是并不以为窥视禁中,就不会犯忌讳了。曾经有一个人犯了大罪,他关系面广,找了很多人上书求情。皇帝终于点头,赦免了他。结果圣旨没有下来,他却上书谢恩了。结果皇帝勃然大怒,下罪论死。”
朱厚煌立即觉得有冷汗从背后打出来。
朱厚煌能有今日,正德皇帝是最大的支持者。没有正德皇帝的支持,士林之中的舆论,还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早就让朱厚煌的雍国计划,胎死腹中了。故而,关系到正德的事情,哪怕是一点点,他都必须慎重。
杨慎说道:“虽然现在大内好像是筛子一样。很多消息都无法保密。陛下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但是到底这消息从什么地方传出去了,传给谁了,陛下就不知道了。现在如果殿下有所动作,岂不是不打自招。那样一来殿下与陛下之间,必然起了间隙。对殿下不利。故而最好,以不变应万变。”
“而且宁王谋反,殿下也是藩王,本就身处嫌疑之地,不做不错,做得越多,嫌疑也就越多。镇之以静,是最好的方法。”
朱厚煌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说道:“那北港之事,先搁置一下。”
“不,殿下不明白我的意思,镇之以静,并不是殿下什么也不做,而是殿下按照原来的计划来做。就好像是没有发生过一样。”杨慎说道。
朱厚煌有一些明悟,关于宁王谋反之事,雍王身份尴尬,多做多错,所以最后的办法是当做没有发生,不知道。
正德想将这一件事情,悄无声息的按下去,不管王哲之死,是不是真是宁王所为。正德都希望这一件事情,不引起太大的波澜。
所以这一件事情,在宁王正式起兵之前,都会暗潮汹涌,波澜不兴。朱厚煌想装傻很容易。
只是不管怎么装傻,朱厚煌总要面对宁王之乱的冲击。
朱厚煌问道:“宁王起兵之后,孤该怎么做才好?”
杨慎说道:“入京。”
入京,舍弃雍国基业,对其他人来说,也许是一个问题,但是对朱厚煌来说,却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说实话,有很多人都不喜欢朱厚煌。但是并不包括正德。
作为皇帝的本能,正德对朱厚煌现在的位置,有一点不舒服。不过作为大明的皇帝,正德早就明白了,让他不舒服的事情多了。
真以为当了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呵呵。
正德与朱厚煌算是志同道合的人,正德一心一意想开疆扩土,留英名于后世。而朱厚煌是他的盟友,不管是与达延汗大战时的,生死交情,还是朱厚煌与正德一心一意开疆扩土的心思,几乎一模一样。
正德对朱厚煌所做所为,了如指掌。心中默许了。在正德想来,最少在东雍这一块地方,在他在位时期,收为大明版图。这是他的功绩。
至于将来朱厚煌坐大反噬。哼哼,正因为正德清楚朱厚煌的底细,以朱厚煌民不足十万壮丁,兵不满一万,想要反噬。也高看朱厚煌了。
故而,朱厚煌非常有把握,只要正德在位,朱厚煌不管怎么入京,都不会有事的。在他想来,他觉得他也应该多多回京。
感情都是处出来的,不管之前,多么好的感情。长时间不接触,也会变得淡薄起来。即便是为了维护与正德的感情,多多回京也不错。
一想通这一点,朱厚煌心中再无疑虑。说道:“既然如此,孤就放心了。”朱厚煌放下心来,立即给杨慎说起,去北港坐镇的事情。
朱厚煌去北港坐镇,不仅仅是他自己的问题,还有军事重心北移的问题。
在陆地上,雍国的主要战力,也就是朱厚煌的千余亲兵。这千余亲兵,日日操练,足衣足食。也见过好几次阵仗,算得上百战百胜,兵器盔甲都往好里面准备。
放在北方也能上得上精锐人马。虽然人少,但是有足够的辅助兵力,足以打一场上万人的大战了。
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真正拼死作战的人,不过总兵力的十一之数,甚至比十一之数还要小。
这些事情都要跟杨慎讲清楚。
虽然亲兵北上之后,各地还有所谓的县兵。但是杨慎看来,所谓的县兵根本就是民壮,乡勇之流,根本不能依靠。不过还好,北港离大员在陆地上相距很远,但是有水路相通,即便有事,派人求援,数日之内,就能回援,只需在县兵布置上稍稍注意一点就行了。
朱厚煌与杨慎沟通完之后,正想离开。杨慎忽然说道:“殿下,有一件事情,也得让你知道。”杨慎将杨廷和那一封信递给了朱厚煌。
朱厚煌接过一看,顿时愣住了。杨廷和在上面洋洋洒洒的写了数百字,主要是介绍杨慎离京时候政局变化。宁王将要谋反并杀害江西巡抚王哲之事,是今年政坛上最大的风波。这一场大风波甚至影响到了杨廷和正在直隶进行的丈量田亩,清算人丁之事。
虽然还在保密之中,但是正德也正式叫停了丈量田亩之事。
宁王是太祖所封藩王,在江西镇守也有数代之久了。在江西到底有多大的势力,他要造反又会掀起多大的风浪。在这个时候稳定压倒一切。即便是正德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继续坚持下去。
丈量田亩之时,雷声大,雨点小,几近无疾而终了。
也许在平定宁王之乱后,才能继续下去。不过深谙政治手段的杨廷和却知道,再次掀起丈量田亩之时,几乎不可能了。所以杨慎再待在雍国,已经没有必要了。杨廷和正在想办法让杨慎回去。
这里面也有避嫌之事,因为有藩王谋反之事,他作为堂堂首辅,而儿子作为藩王长史,的确不大好。
朱厚煌看完这一切,心中烦闷几乎不用说了。做大事首要得人,没有不朱厚煌再深谙这个道理、因为现实已经将朱厚煌教育的体无完肤了。
人才也不是大白菜,想要就要的。
比如杨慎,好像杨慎根本没有做什么事情,但是在不知不觉之间,杨慎为朱厚煌理清了雍国的官僚体系。建立起体制来。唐寅就做不到这一点。
盖因唐寅只是才子,虽然有才华,但才华并不在政治之上。而杨慎根本间就是中央党校的系主任,对一个政权的运行,最理解不过了。
而像杨慎这样的人才,有几个,有几人啊。没有了杨慎,朱厚煌又怎么能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与这个时代的实际想结合。弄出既符合朱厚煌的想法,也能被人理解的政策。
至少朱厚煌做不到这一点,比如朱厚煌想鼓励航海,但是怎么将鼓励航海,分解成一条条政令,发布下去,朱厚煌却做不到。
杨慎一去,对朱厚煌的影响,根本不是如断一臂那么简单。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1577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1577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1577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卷 南洋 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名剑山庄谢谢您的支持!!
朱厚煌来到杨慎之处。杨慎真握着一卷书,细细品读。
朱厚煌说道:“杨师,北京有消息传来。”说话之间,将两封书信递了过去。
杨慎看过,唐寅给朱厚煌的书信之后,沉思一会儿,将杨廷和给他的书信也裁开来看。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
朱厚煌问道:“对宁王之乱,孤应该怎样做?”
杨慎有一点心不在焉,回过神来,说道:“以不变应万变。”
“愿闻其详。”朱厚煌郑重其事的问道。
“殿下,窥视禁中,从来就是大罪。殿下与陛下关系亲密,这是殿下的福气。但是并不以为窥视禁中,就不会犯忌讳了。曾经有一个人犯了大罪,他关系面广,找了很多人上书求情。皇帝终于点头,赦免了他。结果圣旨没有下来,他却上书谢恩了。结果皇帝勃然大怒,下罪论死。”
朱厚煌立即觉得有冷汗从背后打出来。
朱厚煌能有今日,正德皇帝是最大的支持者。没有正德皇帝的支持,士林之中的舆论,还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早就让朱厚煌的雍国计划,胎死腹中了。故而,关系到正德的事情,哪怕是一点点,他都必须慎重。
杨慎说道:“虽然现在大内好像是筛子一样。很多消息都无法保密。陛下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但是到底这消息从什么地方传出去了,传给谁了,陛下就不知道了。现在如果殿下有所动作,岂不是不打自招。那样一来殿下与陛下之间,必然起了间隙。对殿下不利。故而最好,以不变应万变。”
“而且宁王谋反,殿下也是藩王,本就身处嫌疑之地,不做不错,做得越多,嫌疑也就越多。镇之以静,是最好的方法。”
朱厚煌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说道:“那北港之事,先搁置一下。”
“不,殿下不明白我的意思,镇之以静,并不是殿下什么也不做,而是殿下按照原来的计划来做。就好像是没有发生过一样。”杨慎说道。
朱厚煌有一些明悟,关于宁王谋反之事,雍王身份尴尬,多做多错,所以最后的办法是当做没有发生,不知道。
正德想将这一件事情,悄无声息的按下去,不管王哲之死,是不是真是宁王所为。正德都希望这一件事情,不引起太大的波澜。
所以这一件事情,在宁王正式起兵之前,都会暗潮汹涌,波澜不兴。朱厚煌想装傻很容易。
只是不管怎么装傻,朱厚煌总要面对宁王之乱的冲击。
朱厚煌问道:“宁王起兵之后,孤该怎么做才好?”
杨慎说道:“入京。”
入京,舍弃雍国基业,对其他人来说,也许是一个问题,但是对朱厚煌来说,却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说实话,有很多人都不喜欢朱厚煌。但是并不包括正德。
作为皇帝的本能,正德对朱厚煌现在的位置,有一点不舒服。不过作为大明的皇帝,正德早就明白了,让他不舒服的事情多了。
真以为当了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呵呵。
正德与朱厚煌算是志同道合的人,正德一心一意想开疆扩土,留英名于后世。而朱厚煌是他的盟友,不管是与达延汗大战时的,生死交情,还是朱厚煌与正德一心一意开疆扩土的心思,几乎一模一样。
正德对朱厚煌所做所为,了如指掌。心中默许了。在正德想来,最少在东雍这一块地方,在他在位时期,收为大明版图。这是他的功绩。
至于将来朱厚煌坐大反噬。哼哼,正因为正德清楚朱厚煌的底细,以朱厚煌民不足十万壮丁,兵不满一万,想要反噬。也高看朱厚煌了。
故而,朱厚煌非常有把握,只要正德在位,朱厚煌不管怎么入京,都不会有事的。在他想来,他觉得他也应该多多回京。
感情都是处出来的,不管之前,多么好的感情。长时间不接触,也会变得淡薄起来。即便是为了维护与正德的感情,多多回京也不错。
一想通这一点,朱厚煌心中再无疑虑。说道:“既然如此,孤就放心了。”朱厚煌放下心来,立即给杨慎说起,去北港坐镇的事情。
朱厚煌去北港坐镇,不仅仅是他自己的问题,还有军事重心北移的问题。
在陆地上,雍国的主要战力,也就是朱厚煌的千余亲兵。这千余亲兵,日日操练,足衣足食。也见过好几次阵仗,算得上百战百胜,兵器盔甲都往好里面准备。
放在北方也能上得上精锐人马。虽然人少,但是有足够的辅助兵力,足以打一场上万人的大战了。
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真正拼死作战的人,不过总兵力的十一之数,甚至比十一之数还要小。
这些事情都要跟杨慎讲清楚。
虽然亲兵北上之后,各地还有所谓的县兵。但是杨慎看来,所谓的县兵根本就是民壮,乡勇之流,根本不能依靠。不过还好,北港离大员在陆地上相距很远,但是有水路相通,即便有事,派人求援,数日之内,就能回援,只需在县兵布置上稍稍注意一点就行了。
朱厚煌与杨慎沟通完之后,正想离开。杨慎忽然说道:“殿下,有一件事情,也得让你知道。”杨慎将杨廷和那一封信递给了朱厚煌。
朱厚煌接过一看,顿时愣住了。杨廷和在上面洋洋洒洒的写了数百字,主要是介绍杨慎离京时候政局变化。宁王将要谋反并杀害江西巡抚王哲之事,是今年政坛上最大的风波。这一场大风波甚至影响到了杨廷和正在直隶进行的丈量田亩,清算人丁之事。
虽然还在保密之中,但是正德也正式叫停了丈量田亩之事。
宁王是太祖所封藩王,在江西镇守也有数代之久了。在江西到底有多大的势力,他要造反又会掀起多大的风浪。在这个时候稳定压倒一切。即便是正德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继续坚持下去。
丈量田亩之时,雷声大,雨点小,几近无疾而终了。
也许在平定宁王之乱后,才能继续下去。不过深谙政治手段的杨廷和却知道,再次掀起丈量田亩之时,几乎不可能了。所以杨慎再待在雍国,已经没有必要了。杨廷和正在想办法让杨慎回去。
这里面也有避嫌之事,因为有藩王谋反之事,他作为堂堂首辅,而儿子作为藩王长史,的确不大好。
朱厚煌看完这一切,心中烦闷几乎不用说了。做大事首要得人,没有不朱厚煌再深谙这个道理、因为现实已经将朱厚煌教育的体无完肤了。
人才也不是大白菜,想要就要的。
比如杨慎,好像杨慎根本没有做什么事情,但是在不知不觉之间,杨慎为朱厚煌理清了雍国的官僚体系。建立起体制来。唐寅就做不到这一点。
盖因唐寅只是才子,虽然有才华,但才华并不在政治之上。而杨慎根本间就是中央党校的系主任,对一个政权的运行,最理解不过了。
而像杨慎这样的人才,有几个,有几人啊。没有了杨慎,朱厚煌又怎么能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与这个时代的实际想结合。弄出既符合朱厚煌的想法,也能被人理解的政策。
至少朱厚煌做不到这一点,比如朱厚煌想鼓励航海,但是怎么将鼓励航海,分解成一条条政令,发布下去,朱厚煌却做不到。
杨慎一去,对朱厚煌的影响,根本不是如断一臂那么简单。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1577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1577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1577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卷 南洋 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名剑山庄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