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 第984章 浮梦7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本章字数:11744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txt下载
当淮镇的东征部队,在新罗藩取得了忠州城大捷的消息,传到徐州的时候,已经是一副万物凋零十月份中旬的事情了。
当然了在势如破竹的攻势下,类似的捷报和胜闻,自从青州守捉军为主的征东大军渡海出征之后,我就已经是听的很多,以致让人已经有些麻木了。
这一次的结果,似乎也没有什么意外。
虽然后百济国方面,难得就地聚集了数万军队依托城池迎战,也并不能改变整个城外决战的过程,就是被淮军从冷兵器到火器,从步军刀骑兵,全方位压倒性优势所碾压的结果。唯有最后攻打忠州城的时候,稍微遇上了一点麻烦。
因为作为忠清道北部的首府和京畿地区外围,这是一座新罗地比较少见的大城,完全仿照中土规模和建制,因此最盛时可容纳十万人口;在此之前,当地十几家诸侯组成的联军,断断续续围攻了数月,也没有能够拿下来。
反而因为被长时间的久攻不下拖得师老疲敝,而被敌军的外援打的大败亏输。
而今更是聚集了后百济国败退收缩的各路人马在其中负隅顽抗;故而作为淮军前驱和炮灰的当地藩兵,几次攻上去都被打退赶了下来,于是赵隆集中了随行野炮压制了城头,然后派人炸开了被封堵起来的城门而最终一锤定音。
至于集中火炮打破忠州城墙之后,在后续收尾的城内镇压行动和治安战里,阵斩一个后百济国的兵马大元帅,俘虏和斩杀一堆都督、节度使、经略、防御使、刺史、将军什么的,也不是什么令人称道的事情。
然而这一次事情不一样,在城外城内的战斗中,都出现了大量来自扶桑藩的倭军身影,他们的战斗意志和士气,训练和组织度都比那些裹挟来的乌合之众,要强上一些程度的;因此,后续巷战的时间也被相对拉长了。
并且至少当场缴获了好几个藩主大名的旗号,通过拷问俘获无一例外的都指向了,扶桑北朝势力所属以吉良氏为首的关东诸侯集团。
这样下来,这个与博罗会相关的幕后背景和靠山,眼看就是要呼之欲出了。
只是,既然事情涉及到扶桑藩就有些麻烦了。
一方面,这也同样意味着,针对这个“后百济国”的战事,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速战速决了。至少在今年冬天下雪之前,是没法指望和实现了了。
另一方面是淮镇虽然已经拥有两只以上的海面机动和武装力量,但在海陆军事投放能力和具体威胁上,仅限于环渤海内外圈和部分延伸出来的黄海近岸;对于与新罗藩跨海相望的扶桑之地,还是有些鞭长莫及,特别是处于扶桑北方的东国方面;
目前的最大限度,也就是在距离最近的九州太宰府南端,保持一定程度的贸易往来和其他利益,在占据一些不受关注的边角之地,聚拢点人口挖点矿产而已。
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这个扶桑藩,本身就是一个征战不休的烂泥坑,以现今淮北道的体量,就算是投入多少力量进去,也未必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为,与另一个时空处于平安时代而相对落后贫乏的日本国有所不同,这个扶桑藩可是一度作为李唐皇室的支系分藩,而长期存在与历史当中,由此也为当地文化和技术,带来了文明发展上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少,倭人是有名的能生养又是吃苦耐劳,再加上历代沿袭下来的开发和教化,再加上诸多外来因素的干涉和渗透,可以说是在这个时空轨迹里,已经提前进入了加强版式的战国时代了。
特别是乙未之乱后期,大量依旧忠于李唐却又不堪忍受战祸连绵的士民百姓,乃至豪门巨族纷纷登船出海东渡扶桑避祸,也几乎改变了扶桑之地全面倒向新兴南朝的格局。
因此,自乙未之乱后留下来的某种残余惯性和影响,各种势力分作南北两大阵营,而以各自执政的源氏和平氏两大巨族为首,相互争斗不休已经有一百多年光景了。
就连历代国朝也是保持了有限干涉的态度,而仅仅维持住盛产贵金属的多片飞地,对于介入或是解决扶桑之地的纷争,却是完全兴趣乏乏的。
不过,在最大的敌人北朝已经轰然倒下的情况系啊,或许一贯以来的事情方向,又会有所变化,也说不定的?。
而倭国内乱和源平两家恩怨对立的历史根源,则可以上溯到数百年前与梁公同时代的孝谦女王治下,因为这位倭国女王相继宠信来自东土的僧人道镜和玄舫,不但日夜出入起居相伴,还将大政尽数委之,专门设立僧相之位,而引起了以藤原氏为首的本土传统贵族不满。
最终以奈良六宗为代表的新兴僧人集团与传统贵族阶层的矛盾激化,以藤原四家之一的南家之主,太政大臣藤原胜押美,发起了一场席卷平城京在内十数国的叛乱,一度将已经退位的孝谦女王追迫出走京畿,而拥戴淳仁王为新国主。
但是很快就在鉴真大师为代表的东渡僧团支持下,从海对面的中土援引外力卷土重来,将掌握京都的藤原押胜美一族彻底击败,最终斩杀于近江国之地。
重新柞位而改称称德王,废除藤原氏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推行崇佛为基本国策。进而册封道镜为太政大臣禅师,设立了法臣、法参议等僧侣大臣,自此开启了僧团参政的国主/法王二元时代。
而在对藤原氏南家残党追索株连当中,有藤原胜押美的第四子和从弟,得中土渡来人的海船帮助,在金泽岛脱出了追击,而一路渡海逃亡南下,最终在当时梁公分领之一的夷洲落脚,自此在当地落地生根重新繁衍开来,并且以宣誓效忠的代价蒙得重新赐姓,这才分别有了后来的源氏和平氏两大支系。
随着终身无子的孝谦女王去世后,奈良六宗为首的僧团与藤原北家为首本土贵族的矛盾再次激化,最终演变成了持续数代的宫变和政权更迭,以及以近畿为中心的多次战乱和国主出奔事件。
而这时候,来自中土大唐的影响力,也随着历代对海外的经营和开拓,而逐步渗透到了倭国内部。最终来自大唐的天使,被引入调停倭国朝廷的内部纷争。
经过了一系列的运作和交涉之后,宣布将倭国王姓一族,内迁置于大唐的保护之下,以江城王前往联姻的形式引入李唐宗室的血脉,于平城、山城两京之外,另行营造平安京(今日本京都)为新都,自此结束了世代的纷争不休,而开启唐人在倭国的土地上进行分藩开拓的进程。
期间虽然数度有所反复和纷争,但都在大唐中兴的强势之下,无疑都被压制和消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乙未之乱爆发后,也自然而然的波及到了作为海外三藩之一扶桑。
其中,打着为梁氏报仇的旗号,以夷洲的源氏和平氏两家为先锋,引南海一路偏师渡海攻入扶桑之地,最终杀进山城京,流放了与李唐有所渊源的白河王,另立别系的崇德王,而开启两家轮流在京执政的历史。
但是没多久两家已经矛盾激化而在朝中争斗不已,而当地土生贵族和旧属李唐的分藩也各自乘势而起,最终率众出走平安京的平氏于旧都平城京(今奈良),拥立白河王之子鸟羽王,形成东西两朝对峙拉锯征战的格局。
其中又夹杂着,所谓东国的持统派(来自大陆倭人后代)和西国的归义派(海外归来的倭人后裔),之间绵连世代的仇怨与攻杀;掌握政治特权和私兵武装的“三京五山”僧团,与南北公卿世系之间的勾心斗角和连横合众……
只是扶桑之地持续上百年的战事虽然极为频繁,但却是各个家系和名主之间的私相争斗多而区域决定性的会战少,且无论在战争的规模还是烈度上,都是与中土大陆无法比拟的。
所以扶桑地方上的那些蝼蚁之民,多多少少能够得到一些苟延残喘,乃至休养生息的短暂间隙,而苦苦煎熬着在扶桑之地的各个角落里继续繁衍和存活下来。
当然了,现在作为最大的敌患北朝渐去,能够抽出手来的国朝大梁,想要改变南北分峙的局面,已经不再是一句空泛的遥远预期了。
毕竟,以国朝气吞江南而并有中原的巨大体量,就算是什么实质行动都不做,光是一个名分大义上的支持,就足以形成打破扶桑整体大环境的连锁反应了。
因此,从这一点上推及开来,扶桑的诸侯们想要主动染指和渐进式渗透,那些中土大陆的边角之地,也未尝不是某种谋取后路和积极寻求出路的一个现实方向。
不过,国朝所需要谋取的方向,却未必是我淮镇的利益和立场所在。只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什么事情都没有办法做了,咨询和参考了相应幕僚和参谋团体之后。
我也初步梳理出了,目前可以采取多管齐下的手段和对策;
一方面继续借助国朝大梁的旗号,拉虎皮做大旗而制造舆论主动声援和支持,与扶桑东国势力对立的南朝;制造声势和舆论上的压力,起码让南朝方面有了再度发起侵并攻势的动力和契机;
另一方面则是组建一支由战船和运兵船,辎重船组成,有一定较长自持能力的混合水师;沿新罗南部外海北上而在相应海域和航线中待机、巡逻,
然后在巡曳当中一边操练一边索敌,击沉和俘获一切来自扶桑方面的船只和运力,而尝试封锁和断绝,这些来自扶桑之地的后援和输送补给;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寻机登陆和摧毁相应的额港口,至少以淮军水师的装备和训练,面对扶桑方面就算数量上少一点,也足够形成海战中的优势;
因为,根据相应参谋组的对策分析,并不认为他们这些外来军队,光靠后百济国的地盘,就可以自给自足的供养起来。一旦陷入了严重困顿和匮乏之中,这些扶桑兵马会做什么事情来,就不言而喻了。
再者,再通过后续追加投入新罗藩的力量,以新罗为舞台和战场,继续重创这些扶桑方面的外援势力,最好把他们都留在新罗之地,自然而然的就会在扶桑本土的令国内,造成某种打破平衡的连锁反应。
最后,就是针对后百济国方面,配套的经济战,需要商务部门和对外交涉领域的一同发力了;当然在国朝方面的名分争取也是必不可少的,再组织一批新罗诸侯代表过去,哭诉和夸大扶桑之地自初唐白江口之战受挫之后,时隔数百年再次大规模出兵登陆大陆的野心昭然和事态严重。
这样的话,负责监视平卢道方面的刘琦所部数营海兵队,就要撤回来了,他将要和宗泽重新搭伴,作为这只混合船团的正副主官。
一连串的复杂思绪和考虑下来,我忽然心中一动;既然这个博罗会和藏得更深的那个公孙世家,多少有所牵连和渊源的话,那是否意味着可以推演出类似的结果。
这个扶桑藩还真有些卧虎藏龙的意味啊;想到这里,我决定把阿琪叫过来再好好的炮制一回。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157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157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157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984章 浮梦7)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猫疲谢谢您的支持!!
当然了在势如破竹的攻势下,类似的捷报和胜闻,自从青州守捉军为主的征东大军渡海出征之后,我就已经是听的很多,以致让人已经有些麻木了。
这一次的结果,似乎也没有什么意外。
虽然后百济国方面,难得就地聚集了数万军队依托城池迎战,也并不能改变整个城外决战的过程,就是被淮军从冷兵器到火器,从步军刀骑兵,全方位压倒性优势所碾压的结果。唯有最后攻打忠州城的时候,稍微遇上了一点麻烦。
因为作为忠清道北部的首府和京畿地区外围,这是一座新罗地比较少见的大城,完全仿照中土规模和建制,因此最盛时可容纳十万人口;在此之前,当地十几家诸侯组成的联军,断断续续围攻了数月,也没有能够拿下来。
反而因为被长时间的久攻不下拖得师老疲敝,而被敌军的外援打的大败亏输。
而今更是聚集了后百济国败退收缩的各路人马在其中负隅顽抗;故而作为淮军前驱和炮灰的当地藩兵,几次攻上去都被打退赶了下来,于是赵隆集中了随行野炮压制了城头,然后派人炸开了被封堵起来的城门而最终一锤定音。
至于集中火炮打破忠州城墙之后,在后续收尾的城内镇压行动和治安战里,阵斩一个后百济国的兵马大元帅,俘虏和斩杀一堆都督、节度使、经略、防御使、刺史、将军什么的,也不是什么令人称道的事情。
然而这一次事情不一样,在城外城内的战斗中,都出现了大量来自扶桑藩的倭军身影,他们的战斗意志和士气,训练和组织度都比那些裹挟来的乌合之众,要强上一些程度的;因此,后续巷战的时间也被相对拉长了。
并且至少当场缴获了好几个藩主大名的旗号,通过拷问俘获无一例外的都指向了,扶桑北朝势力所属以吉良氏为首的关东诸侯集团。
这样下来,这个与博罗会相关的幕后背景和靠山,眼看就是要呼之欲出了。
只是,既然事情涉及到扶桑藩就有些麻烦了。
一方面,这也同样意味着,针对这个“后百济国”的战事,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速战速决了。至少在今年冬天下雪之前,是没法指望和实现了了。
另一方面是淮镇虽然已经拥有两只以上的海面机动和武装力量,但在海陆军事投放能力和具体威胁上,仅限于环渤海内外圈和部分延伸出来的黄海近岸;对于与新罗藩跨海相望的扶桑之地,还是有些鞭长莫及,特别是处于扶桑北方的东国方面;
目前的最大限度,也就是在距离最近的九州太宰府南端,保持一定程度的贸易往来和其他利益,在占据一些不受关注的边角之地,聚拢点人口挖点矿产而已。
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这个扶桑藩,本身就是一个征战不休的烂泥坑,以现今淮北道的体量,就算是投入多少力量进去,也未必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为,与另一个时空处于平安时代而相对落后贫乏的日本国有所不同,这个扶桑藩可是一度作为李唐皇室的支系分藩,而长期存在与历史当中,由此也为当地文化和技术,带来了文明发展上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少,倭人是有名的能生养又是吃苦耐劳,再加上历代沿袭下来的开发和教化,再加上诸多外来因素的干涉和渗透,可以说是在这个时空轨迹里,已经提前进入了加强版式的战国时代了。
特别是乙未之乱后期,大量依旧忠于李唐却又不堪忍受战祸连绵的士民百姓,乃至豪门巨族纷纷登船出海东渡扶桑避祸,也几乎改变了扶桑之地全面倒向新兴南朝的格局。
因此,自乙未之乱后留下来的某种残余惯性和影响,各种势力分作南北两大阵营,而以各自执政的源氏和平氏两大巨族为首,相互争斗不休已经有一百多年光景了。
就连历代国朝也是保持了有限干涉的态度,而仅仅维持住盛产贵金属的多片飞地,对于介入或是解决扶桑之地的纷争,却是完全兴趣乏乏的。
不过,在最大的敌人北朝已经轰然倒下的情况系啊,或许一贯以来的事情方向,又会有所变化,也说不定的?。
而倭国内乱和源平两家恩怨对立的历史根源,则可以上溯到数百年前与梁公同时代的孝谦女王治下,因为这位倭国女王相继宠信来自东土的僧人道镜和玄舫,不但日夜出入起居相伴,还将大政尽数委之,专门设立僧相之位,而引起了以藤原氏为首的本土传统贵族不满。
最终以奈良六宗为代表的新兴僧人集团与传统贵族阶层的矛盾激化,以藤原四家之一的南家之主,太政大臣藤原胜押美,发起了一场席卷平城京在内十数国的叛乱,一度将已经退位的孝谦女王追迫出走京畿,而拥戴淳仁王为新国主。
但是很快就在鉴真大师为代表的东渡僧团支持下,从海对面的中土援引外力卷土重来,将掌握京都的藤原押胜美一族彻底击败,最终斩杀于近江国之地。
重新柞位而改称称德王,废除藤原氏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推行崇佛为基本国策。进而册封道镜为太政大臣禅师,设立了法臣、法参议等僧侣大臣,自此开启了僧团参政的国主/法王二元时代。
而在对藤原氏南家残党追索株连当中,有藤原胜押美的第四子和从弟,得中土渡来人的海船帮助,在金泽岛脱出了追击,而一路渡海逃亡南下,最终在当时梁公分领之一的夷洲落脚,自此在当地落地生根重新繁衍开来,并且以宣誓效忠的代价蒙得重新赐姓,这才分别有了后来的源氏和平氏两大支系。
随着终身无子的孝谦女王去世后,奈良六宗为首的僧团与藤原北家为首本土贵族的矛盾再次激化,最终演变成了持续数代的宫变和政权更迭,以及以近畿为中心的多次战乱和国主出奔事件。
而这时候,来自中土大唐的影响力,也随着历代对海外的经营和开拓,而逐步渗透到了倭国内部。最终来自大唐的天使,被引入调停倭国朝廷的内部纷争。
经过了一系列的运作和交涉之后,宣布将倭国王姓一族,内迁置于大唐的保护之下,以江城王前往联姻的形式引入李唐宗室的血脉,于平城、山城两京之外,另行营造平安京(今日本京都)为新都,自此结束了世代的纷争不休,而开启唐人在倭国的土地上进行分藩开拓的进程。
期间虽然数度有所反复和纷争,但都在大唐中兴的强势之下,无疑都被压制和消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乙未之乱爆发后,也自然而然的波及到了作为海外三藩之一扶桑。
其中,打着为梁氏报仇的旗号,以夷洲的源氏和平氏两家为先锋,引南海一路偏师渡海攻入扶桑之地,最终杀进山城京,流放了与李唐有所渊源的白河王,另立别系的崇德王,而开启两家轮流在京执政的历史。
但是没多久两家已经矛盾激化而在朝中争斗不已,而当地土生贵族和旧属李唐的分藩也各自乘势而起,最终率众出走平安京的平氏于旧都平城京(今奈良),拥立白河王之子鸟羽王,形成东西两朝对峙拉锯征战的格局。
其中又夹杂着,所谓东国的持统派(来自大陆倭人后代)和西国的归义派(海外归来的倭人后裔),之间绵连世代的仇怨与攻杀;掌握政治特权和私兵武装的“三京五山”僧团,与南北公卿世系之间的勾心斗角和连横合众……
只是扶桑之地持续上百年的战事虽然极为频繁,但却是各个家系和名主之间的私相争斗多而区域决定性的会战少,且无论在战争的规模还是烈度上,都是与中土大陆无法比拟的。
所以扶桑地方上的那些蝼蚁之民,多多少少能够得到一些苟延残喘,乃至休养生息的短暂间隙,而苦苦煎熬着在扶桑之地的各个角落里继续繁衍和存活下来。
当然了,现在作为最大的敌患北朝渐去,能够抽出手来的国朝大梁,想要改变南北分峙的局面,已经不再是一句空泛的遥远预期了。
毕竟,以国朝气吞江南而并有中原的巨大体量,就算是什么实质行动都不做,光是一个名分大义上的支持,就足以形成打破扶桑整体大环境的连锁反应了。
因此,从这一点上推及开来,扶桑的诸侯们想要主动染指和渐进式渗透,那些中土大陆的边角之地,也未尝不是某种谋取后路和积极寻求出路的一个现实方向。
不过,国朝所需要谋取的方向,却未必是我淮镇的利益和立场所在。只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什么事情都没有办法做了,咨询和参考了相应幕僚和参谋团体之后。
我也初步梳理出了,目前可以采取多管齐下的手段和对策;
一方面继续借助国朝大梁的旗号,拉虎皮做大旗而制造舆论主动声援和支持,与扶桑东国势力对立的南朝;制造声势和舆论上的压力,起码让南朝方面有了再度发起侵并攻势的动力和契机;
另一方面则是组建一支由战船和运兵船,辎重船组成,有一定较长自持能力的混合水师;沿新罗南部外海北上而在相应海域和航线中待机、巡逻,
然后在巡曳当中一边操练一边索敌,击沉和俘获一切来自扶桑方面的船只和运力,而尝试封锁和断绝,这些来自扶桑之地的后援和输送补给;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寻机登陆和摧毁相应的额港口,至少以淮军水师的装备和训练,面对扶桑方面就算数量上少一点,也足够形成海战中的优势;
因为,根据相应参谋组的对策分析,并不认为他们这些外来军队,光靠后百济国的地盘,就可以自给自足的供养起来。一旦陷入了严重困顿和匮乏之中,这些扶桑兵马会做什么事情来,就不言而喻了。
再者,再通过后续追加投入新罗藩的力量,以新罗为舞台和战场,继续重创这些扶桑方面的外援势力,最好把他们都留在新罗之地,自然而然的就会在扶桑本土的令国内,造成某种打破平衡的连锁反应。
最后,就是针对后百济国方面,配套的经济战,需要商务部门和对外交涉领域的一同发力了;当然在国朝方面的名分争取也是必不可少的,再组织一批新罗诸侯代表过去,哭诉和夸大扶桑之地自初唐白江口之战受挫之后,时隔数百年再次大规模出兵登陆大陆的野心昭然和事态严重。
这样的话,负责监视平卢道方面的刘琦所部数营海兵队,就要撤回来了,他将要和宗泽重新搭伴,作为这只混合船团的正副主官。
一连串的复杂思绪和考虑下来,我忽然心中一动;既然这个博罗会和藏得更深的那个公孙世家,多少有所牵连和渊源的话,那是否意味着可以推演出类似的结果。
这个扶桑藩还真有些卧虎藏龙的意味啊;想到这里,我决定把阿琪叫过来再好好的炮制一回。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157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157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157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984章 浮梦7)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猫疲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