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第三百六十五章 适当放纵
重生东汉末年 本章字数:3978 重生东汉末年txt下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适才郭斌所讲的那么一大坨东西,就是在说一件事情:我们是一个民族,我们要爱我们的民族,只有为了民族的兴旺发达无私奉献,英勇付出的人,才值得人的尊重,刘陶如此,那些在英勇奋战中逝去的英雄亦是如此。顶点小说X23UOM
古人所谓忠君爱国,忠君永远是要排在爱国之前的,因为国家是一个宏大而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君王则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活生生的一个人。在这个时代,你爱不爱国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自也不会有人出来干涉你,可你若是不忠君,那便乖乖不得了,等着查水表。
举个例子来说,北宋年间出了一个以刚直足智著名的参知政事寇准。在宋朝,这个参知政事便相当于副宰相,当年王安石主持变法之初,所任便是这么个官职。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20万大军,从幽州出发,浩浩荡荡,向南推进。大辽军队兵锋所指,北宋朝廷一夕三惊,便有人提出要迁都南下。这时候寇准就不同意了,他极力反对南下,反而应当积极备战。
这个寇准很能干,为人也真是刚直,就在他获得朝堂上斗争胜利,朝廷定下要应战的策略后,竟“丧心病狂”地督促宋真宗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这个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它指的是皇帝亲临前线、指挥军队、征伐敌人。可以说,除了在马上打天下的开国皇帝,御驾亲征的例子是极少的,当然如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这样的特殊情况要排除在外了。
因此,一般来说御驾亲征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局已定,天子御驾亲征是去走走过场,激励一下士气,也为自己积累一点儿光辉、伟大、正确的资本,提升一下自己的威望。不要以为这是虚的,不起作用,天子本身便具有政治上的优势,天生便是整个帝国的统治者。这话没错,可是正因为天子是天然的统治者,他才更加需要稳固政权,要不断敲打臣子,因为臣子们都是从亿兆子民中拼杀上来的人精,而天子大约除了在出娘胎的时候努力哭了两声便没做过更难的事情,他们所以能继承皇帝位,靠的是血缘。
御驾亲征的第二种情况,则是情势已经极其危急,非御驾亲征则国破家亡在即了。在这种时刻,天子上了前线则能极大地鼓舞士气,士气提振起来之后,战争的胜率自然要大幅度提升嘛。
然而,御驾亲征一旦失败,其后果是没有人能承担得起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御驾亲征便要面临着失败的风险,这是将天子逼在墙角了嘛!若是胜了,那是应当的。天子嘛,人中之龙,永远伟大、光明、正确。若是败了,威望受损都是轻的,天子死社稷的事情都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发生的。
当时的大宋朝,可以说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一旦真的迁都避战,那民心士气就散了。因此,寇准便极力促成宋真宗北上御驾亲征,甚至逼着天子由汴京而韦城,由韦城而澶州,甚至逼迫着天子从相对安全的南城行宫,渡过黄河到北城巡视了一圈。果然,此时宋军士气大振,战斗力直线飙升,再加上辽军先锋萧挞览在澶州城下被宋军以床子弩射杀,辽军士气大沮,被逼签下了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当然这事儿不知真假,若是真的,宋真宗这种与邻国后妃“结下深厚情谊”的本事倒真的令人敬佩了。不过,因为寇准使得北宋国祚延长了一百多年却是事实。
如此看来,既然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身为天子的宋真宗应当真心感谢他了吧?然而事实上却没有人说寇准好话的,就连真宗对他也是心有芥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天子总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即便是再高明的政治家也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感情。寇准确实立下了大功,保住了大宋朝的江山,可事情过去之后,一旦没有了切肤之痛,当年朝廷中的恐慌便没有人记得了,当年的千钧一发事后想想也不过如此了。这时候天子就会想,可能他不用御驾亲征,事情也不会太过糟糕,即便要御驾亲征,不用到达澶州北城那真正的战争前线冒险,作用也是一样的嘛。
再换个角度想想,你寇准将天子顶到墙上,逼着天子到前线去,说得好听是为了国事不顾己身,换一个说法的话分明就是不将天子的安危放在心上嘛!你这是为了国事,爱国算是没错,可是否忠君却值得商榷了。因此,即便是曾经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在面对站队问题的时候,也是错不得分毫的。
如今的郭斌,摆了这么大的场面,请了这么多人,吧啦吧啦说了那么一大坨话,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可是单单落下了“忠君”一条没说。在许多时候,不表态便是表态,他既然没有强调要忠君,便大致可以解读为“不必忠君”。要知道,如今郭斌的地位提高了,俨然成了天下间权位最高的几个郡守之一,他的一言一行都有无数人瞧着,甚至连他放个屁都要被人过分解读。
要说以郭斌以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这个事情自然不会想不到的,可是他还就这么说了,甚至还堂而皇之地建了一个祠堂,将刘陶的灵位供奉在里头。要说刘陶是什么人?宦官将其下狱的事情或许私自妄为的可能性居多,可他毕竟是死在狱中的,虽然没问出什么罪过来,可怎么也算是个“犯罪嫌疑人”了吧?至少对于他的事情,就连天子都尚未表态呢,你郭斌这里就供奉上了?
至于适才的一番言论,确实有被别人拿做把柄的危险,可就算是把柄也要分人的。郭斌可是天下皆知的帝党,而且看天子对他的看重,似乎更不在十常侍之下,谁敢随意拿着他作筏子?更重要的一点是,郭斌身为天子刘宏布在距离京师洛阳极近的一个棋子,极既拱卫京师的一股极强的军事力量,也是他考虑到万一天下有变,为太子刘辨安排的一个可以放心的后盾。
刘宏早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前些年倒还不显,如今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按说如今的刘宏年纪不过二十九岁,该是正当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年纪,可他非但脱发严重,体力也很是不济,便是在宫中,也极少靠着双腿走路,不是坐马车就是乘肩舆,而立之年的好汉子竟搞得跟个小老头也似。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刘宏心知肚明,可在他看来,既是做天子,便不正是要如此享受生活吗?否则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若是做了天子反而要处处受到约束,还不如回去做他的解渎亭侯呢。
不过,刘宏始终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坐在天子的位子上自也看得长远,因此他早早地便立下了太子,也在暗中给太子刘辨安排嫡系人马。何进升任大将军是一桩,郭斌以颍川郡守领破鲜卑中郎将,并得统领两千护卫是一桩,黄巾之乱前默许汝南袁家的长子袁绍护卫刘辨南下阳翟,曹操屡屡升官,又是一桩。甚至将皇甫嵩这个在黄巾之乱中屡立大功的功臣一再贬谪,收回他的左车骑将军印绶,削夺封户六千,也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刘宏的这些安排是极有深意的。在东汉一朝,大将军这个位子位高权重,极为敏感,因为历来兴风作乱,祸乱超纲的都是以外戚升为大将军的。刘宏将何进封为大将军,无疑是要借着何进的手来稳定朝中局势,帮助刘辨稳定地位。毕竟何家是太子刘辨的外家,何进不支持这个亲外甥还能支持谁去?可是刘宏此人也不是初登皇位的小白了,大将军之位固然可以帮助刘辨站稳脚跟,可若是何进借此机会将自己这个天子之位架空,那便是作茧自缚了。想来刘宏也是看出何进不是眼光长远、格局宏大之人,即便要作反怕也没有胆子,没有能力,因此他才能放心将大将军之位封给何进。
然而,若是何进因为才学不足而难以稳定朝局,那刘辨有朝一日若要登上帝位,怕也是不稳当的,因此刘宏又把袁绍、曹操、郭斌几个后起之秀提拔起来。袁绍是汝南袁家的大公子,虽未出仕,却一直与京中权贵文人交往,又很受何进看重;曹操的祖父曹腾曾侍奉大汉朝四位天子,对大汉王朝可谓忠心耿耿,其父曹嵩则依靠买官升迁为太尉,很是支持了一把刘宏的小金库,因此曹操也算是自己人,也就借着何进之手将曹操逐步升迁;郭斌就更不必说了,以他在黄巾之乱中立下的功绩,不要说中郎将了,便是直接晋封个正儿八经的将军那也是绰绰有余,刘宏一直这么压着他,还不是为了给刘辨留下施恩的机会?否则郭斌年纪轻轻便赏无可赏,不是逼着他造反吗?
再说皇甫嵩,与前面几位不同,皇甫家族乃是西北著名的豪族,如今的皇甫嵩又是名满天下的堪战之将,可谓大汉朝的中流砥柱。如今若是不敲打敲打,将他冷藏个几年,等异日刘辨登基却如何制约得了他?到时候功高震主,朝廷内外必又会引起一场龙争虎斗、血雨腥风。因此,刘宏冷藏皇甫嵩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倒是为了保护这位国之栋梁。况且等到刘辨登基后,若是有需要,只要一纸诏书便可令得皇甫嵩官复原职,那他还不得对新君感激涕零?
到时候,内有大将军何进坐镇主持大局,外朝中有曹操、袁绍等一大批后起之秀在外呼应,军方又有皇甫嵩坐镇,足以控制西北的局面,外面又有如郭斌这样的地方实力派引为奥援,刘辨的帝位便可做得稳稳当当。
照说历史上的刘宏大约也是这么个安排,只是没有郭斌这个穿越者搅局罢了,可是何进这个草包愣是拿着手中这一副绝佳的好牌给董卓点了炮,那却是刘宏始料不及的了。
正是大约摸清了刘宏这个安排背后的意思,郭斌才拿得定主意。刘宏既然不会轻易动自己,这又是不得不做的大事,郭斌便也毫无顾忌地做了出来,况且他又没扯着嗓子喊要推翻天子刘宏的腐败统治,潜规则毕竟只是潜规则,拿不到台面上来的。反而,适当放纵一下,偶尔出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失误,让天子刘宏看到郭斌的不足之处,也容易让人放心不是?否则郭斌以尚未及冠的年纪便得任高位,还要像油滑得紧的老头子们一般每一步都中规中矩,毫无差错,反而要让人放心不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15556.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15556/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1555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百六十五章 适当放纵)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潜阳谢谢您的支持!!
适才郭斌所讲的那么一大坨东西,就是在说一件事情:我们是一个民族,我们要爱我们的民族,只有为了民族的兴旺发达无私奉献,英勇付出的人,才值得人的尊重,刘陶如此,那些在英勇奋战中逝去的英雄亦是如此。顶点小说X23UOM
古人所谓忠君爱国,忠君永远是要排在爱国之前的,因为国家是一个宏大而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君王则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活生生的一个人。在这个时代,你爱不爱国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自也不会有人出来干涉你,可你若是不忠君,那便乖乖不得了,等着查水表。
举个例子来说,北宋年间出了一个以刚直足智著名的参知政事寇准。在宋朝,这个参知政事便相当于副宰相,当年王安石主持变法之初,所任便是这么个官职。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20万大军,从幽州出发,浩浩荡荡,向南推进。大辽军队兵锋所指,北宋朝廷一夕三惊,便有人提出要迁都南下。这时候寇准就不同意了,他极力反对南下,反而应当积极备战。
这个寇准很能干,为人也真是刚直,就在他获得朝堂上斗争胜利,朝廷定下要应战的策略后,竟“丧心病狂”地督促宋真宗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这个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它指的是皇帝亲临前线、指挥军队、征伐敌人。可以说,除了在马上打天下的开国皇帝,御驾亲征的例子是极少的,当然如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这样的特殊情况要排除在外了。
因此,一般来说御驾亲征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局已定,天子御驾亲征是去走走过场,激励一下士气,也为自己积累一点儿光辉、伟大、正确的资本,提升一下自己的威望。不要以为这是虚的,不起作用,天子本身便具有政治上的优势,天生便是整个帝国的统治者。这话没错,可是正因为天子是天然的统治者,他才更加需要稳固政权,要不断敲打臣子,因为臣子们都是从亿兆子民中拼杀上来的人精,而天子大约除了在出娘胎的时候努力哭了两声便没做过更难的事情,他们所以能继承皇帝位,靠的是血缘。
御驾亲征的第二种情况,则是情势已经极其危急,非御驾亲征则国破家亡在即了。在这种时刻,天子上了前线则能极大地鼓舞士气,士气提振起来之后,战争的胜率自然要大幅度提升嘛。
然而,御驾亲征一旦失败,其后果是没有人能承担得起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御驾亲征便要面临着失败的风险,这是将天子逼在墙角了嘛!若是胜了,那是应当的。天子嘛,人中之龙,永远伟大、光明、正确。若是败了,威望受损都是轻的,天子死社稷的事情都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发生的。
当时的大宋朝,可以说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一旦真的迁都避战,那民心士气就散了。因此,寇准便极力促成宋真宗北上御驾亲征,甚至逼着天子由汴京而韦城,由韦城而澶州,甚至逼迫着天子从相对安全的南城行宫,渡过黄河到北城巡视了一圈。果然,此时宋军士气大振,战斗力直线飙升,再加上辽军先锋萧挞览在澶州城下被宋军以床子弩射杀,辽军士气大沮,被逼签下了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当然这事儿不知真假,若是真的,宋真宗这种与邻国后妃“结下深厚情谊”的本事倒真的令人敬佩了。不过,因为寇准使得北宋国祚延长了一百多年却是事实。
如此看来,既然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身为天子的宋真宗应当真心感谢他了吧?然而事实上却没有人说寇准好话的,就连真宗对他也是心有芥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天子总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即便是再高明的政治家也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感情。寇准确实立下了大功,保住了大宋朝的江山,可事情过去之后,一旦没有了切肤之痛,当年朝廷中的恐慌便没有人记得了,当年的千钧一发事后想想也不过如此了。这时候天子就会想,可能他不用御驾亲征,事情也不会太过糟糕,即便要御驾亲征,不用到达澶州北城那真正的战争前线冒险,作用也是一样的嘛。
再换个角度想想,你寇准将天子顶到墙上,逼着天子到前线去,说得好听是为了国事不顾己身,换一个说法的话分明就是不将天子的安危放在心上嘛!你这是为了国事,爱国算是没错,可是否忠君却值得商榷了。因此,即便是曾经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在面对站队问题的时候,也是错不得分毫的。
如今的郭斌,摆了这么大的场面,请了这么多人,吧啦吧啦说了那么一大坨话,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可是单单落下了“忠君”一条没说。在许多时候,不表态便是表态,他既然没有强调要忠君,便大致可以解读为“不必忠君”。要知道,如今郭斌的地位提高了,俨然成了天下间权位最高的几个郡守之一,他的一言一行都有无数人瞧着,甚至连他放个屁都要被人过分解读。
要说以郭斌以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这个事情自然不会想不到的,可是他还就这么说了,甚至还堂而皇之地建了一个祠堂,将刘陶的灵位供奉在里头。要说刘陶是什么人?宦官将其下狱的事情或许私自妄为的可能性居多,可他毕竟是死在狱中的,虽然没问出什么罪过来,可怎么也算是个“犯罪嫌疑人”了吧?至少对于他的事情,就连天子都尚未表态呢,你郭斌这里就供奉上了?
至于适才的一番言论,确实有被别人拿做把柄的危险,可就算是把柄也要分人的。郭斌可是天下皆知的帝党,而且看天子对他的看重,似乎更不在十常侍之下,谁敢随意拿着他作筏子?更重要的一点是,郭斌身为天子刘宏布在距离京师洛阳极近的一个棋子,极既拱卫京师的一股极强的军事力量,也是他考虑到万一天下有变,为太子刘辨安排的一个可以放心的后盾。
刘宏早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前些年倒还不显,如今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按说如今的刘宏年纪不过二十九岁,该是正当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年纪,可他非但脱发严重,体力也很是不济,便是在宫中,也极少靠着双腿走路,不是坐马车就是乘肩舆,而立之年的好汉子竟搞得跟个小老头也似。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刘宏心知肚明,可在他看来,既是做天子,便不正是要如此享受生活吗?否则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若是做了天子反而要处处受到约束,还不如回去做他的解渎亭侯呢。
不过,刘宏始终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坐在天子的位子上自也看得长远,因此他早早地便立下了太子,也在暗中给太子刘辨安排嫡系人马。何进升任大将军是一桩,郭斌以颍川郡守领破鲜卑中郎将,并得统领两千护卫是一桩,黄巾之乱前默许汝南袁家的长子袁绍护卫刘辨南下阳翟,曹操屡屡升官,又是一桩。甚至将皇甫嵩这个在黄巾之乱中屡立大功的功臣一再贬谪,收回他的左车骑将军印绶,削夺封户六千,也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刘宏的这些安排是极有深意的。在东汉一朝,大将军这个位子位高权重,极为敏感,因为历来兴风作乱,祸乱超纲的都是以外戚升为大将军的。刘宏将何进封为大将军,无疑是要借着何进的手来稳定朝中局势,帮助刘辨稳定地位。毕竟何家是太子刘辨的外家,何进不支持这个亲外甥还能支持谁去?可是刘宏此人也不是初登皇位的小白了,大将军之位固然可以帮助刘辨站稳脚跟,可若是何进借此机会将自己这个天子之位架空,那便是作茧自缚了。想来刘宏也是看出何进不是眼光长远、格局宏大之人,即便要作反怕也没有胆子,没有能力,因此他才能放心将大将军之位封给何进。
然而,若是何进因为才学不足而难以稳定朝局,那刘辨有朝一日若要登上帝位,怕也是不稳当的,因此刘宏又把袁绍、曹操、郭斌几个后起之秀提拔起来。袁绍是汝南袁家的大公子,虽未出仕,却一直与京中权贵文人交往,又很受何进看重;曹操的祖父曹腾曾侍奉大汉朝四位天子,对大汉王朝可谓忠心耿耿,其父曹嵩则依靠买官升迁为太尉,很是支持了一把刘宏的小金库,因此曹操也算是自己人,也就借着何进之手将曹操逐步升迁;郭斌就更不必说了,以他在黄巾之乱中立下的功绩,不要说中郎将了,便是直接晋封个正儿八经的将军那也是绰绰有余,刘宏一直这么压着他,还不是为了给刘辨留下施恩的机会?否则郭斌年纪轻轻便赏无可赏,不是逼着他造反吗?
再说皇甫嵩,与前面几位不同,皇甫家族乃是西北著名的豪族,如今的皇甫嵩又是名满天下的堪战之将,可谓大汉朝的中流砥柱。如今若是不敲打敲打,将他冷藏个几年,等异日刘辨登基却如何制约得了他?到时候功高震主,朝廷内外必又会引起一场龙争虎斗、血雨腥风。因此,刘宏冷藏皇甫嵩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倒是为了保护这位国之栋梁。况且等到刘辨登基后,若是有需要,只要一纸诏书便可令得皇甫嵩官复原职,那他还不得对新君感激涕零?
到时候,内有大将军何进坐镇主持大局,外朝中有曹操、袁绍等一大批后起之秀在外呼应,军方又有皇甫嵩坐镇,足以控制西北的局面,外面又有如郭斌这样的地方实力派引为奥援,刘辨的帝位便可做得稳稳当当。
照说历史上的刘宏大约也是这么个安排,只是没有郭斌这个穿越者搅局罢了,可是何进这个草包愣是拿着手中这一副绝佳的好牌给董卓点了炮,那却是刘宏始料不及的了。
正是大约摸清了刘宏这个安排背后的意思,郭斌才拿得定主意。刘宏既然不会轻易动自己,这又是不得不做的大事,郭斌便也毫无顾忌地做了出来,况且他又没扯着嗓子喊要推翻天子刘宏的腐败统治,潜规则毕竟只是潜规则,拿不到台面上来的。反而,适当放纵一下,偶尔出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失误,让天子刘宏看到郭斌的不足之处,也容易让人放心不是?否则郭斌以尚未及冠的年纪便得任高位,还要像油滑得紧的老头子们一般每一步都中规中矩,毫无差错,反而要让人放心不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15556.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15556/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1555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百六十五章 适当放纵)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潜阳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