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487 丰收的季节(600票加更)
事实上没有官府提供白叠子花籽、没有必要的培训指导和收购指标,自己种植白叠子花还是很不靠谱的。
棉花种子需要用硫酸脱绒,还得拿热水浸泡催芽。前者是洪涛根据后世农业技术发明的绝招,后者则是回鹘农民世代总结出来的窍门,两者合用效果应该更佳。
进入五月份之后,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让洪涛都有点目不暇接了。先是肃州城建造完成,质量如何没亲眼看到,但周一日和王大的信里都不约而同的用上了一个词儿,坚不可摧!
想来有王七这个融汇中外的建筑天才在,新肃州城必然不会成为豆腐渣工程。
接着是王二的统计数字出台,凉州城附近的拓荒田播种白叠子花宣告初步成功,出苗率很高,甚至比回鹘人的还高。
这让几位回鹘农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把原因推给土地,说这里的土地太肥沃。其实这和硫酸脱绒的效果密不可分,原理嘛,洪涛也不清楚,反正后世棉农就是这么做的,肯定有原因。
然后是化学实验室的王四和王五携手,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断试验,终于把无水乙醚给弄了出来。王十四好奇心太大,非要试试官人所说的迷醉效果,结果被连夜送到了凉州城,见到洪涛时还处于半昏迷状态中。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被免除实验室试验员身份一个月,专门负责打扫实验室和院子。敢于挑战规则的人,不管后果如何,都要受罚。
还没等洪涛的笑容完全绽放出来,黄怀安又来献宝了。土铣床和车床没什么突破,但他把纺车给改造了改造,提高的不算太大,四倍而已!
纺车,就是把丝、麻之类的纤维捻成线的工具。最初人们是用手捻线,太慢了,后来才发明了手摇纺车,由锭子给线加捻,速度快了很多。
凉州毛纺厂就是采用的此种生产方式,先把处理过的羊毛变成毛线,再用织机织成布匹,才能制作毛料布匹。毛纺厂的毛线产量并不取决于织机的多少和先进与否,而是看纺车工人能纺出多少毛线。
和丝绸、麻布比起来,毛线多了一个用途,它可以不通过织机编织,用手工织造毛衣毛裤,但在纺线的环节上没任何差别。
可是棉布就没这个优势了,谁也不会自己拿棉线编织衣服穿,必须织成布才有用。这么一来,纺线就成了限制织机产量的环节,太慢了。
北宋有一种大纺车,可以上几十个锭子加捻,由水力驱动,一昼夜能纺百十斤丝麻。不过这种纺车纺出来的线太细,用于丝绸和麻线这样的超长纤维可以,羊毛和棉花的纤维相对较短,再这么纺线就不成了,强度不够,很难用于织机。
黄怀安改造过的纺车上有四个加捻锭,虽然速度上没有大纺车快,但纺线的粗细可调。配上变速箱之后依旧能用水车驱动,这样就暂时解决了纺线环节的产能不足问题。不能说直接提高了四倍产量,但两三倍还是有的。
为啥说是暂时呢,因为事物总是在发展的,纺车升级了,很快就会有人去琢磨织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使,织机早晚也会升级,然后黄氏纺车就又落后了,还得继续升级。人类的科技就是这么你进一步、我追一步交错着发展起来的。
“官人,属下偷偷试过了,此物确实犀利,一寸厚的松木板被穿了这么大个洞,渭桥镇的钢甲也防不住。就是距离太差,十五步外无法把控准头。”
做为科技带头人的王大头肯定不甘落后,他也提着一个皮袋子来献宝了,还是偷偷摸摸的,说话声极小。
袋子里是把一尺来长的前装手枪,模样像极了十六世纪欧洲的燧发枪。其实它就是燧发枪,之所以造成了这个样子,完全是洪涛手绘图纸的功劳,王大头忠实的把图纸上的一切还原了出来,丝毫不差。
还多了点东西,银饰。王大头这个毛病看来一辈子都改不了,不管做什么总要尽善尽美,哪怕只是个试验品,依旧要在枪身、枪柄镶嵌上精美的银饰,以体现他的手艺不俗。
“再长的枪管还是无法制造?”洪涛对这玩意连试试的兴趣都没有,它没什么实用性,在战场上连把手弩都不如。更没有成本优势,完全靠工匠手工打造,产量非常低。
“管子倒是能做出来,就是里面的三根膛线不好弄,入刀稍微有些偏差就会有深有浅。”一提起这个问题王大头那只残废的右手直哆嗦,他真想亲自上阵挽回名声上的损失。
“不急,慢慢来,细管有困难就先弄粗管,熟能生巧嘛。这玩意不能放在本官手里,回去之后即刻熔毁,半点风声都不能透露,否则你我都要面临杀身之祸。”
洪涛是真不急,即便王大头把带膛线的枪管造出来了,自己也拿不出合适的发射药和底火,还是个废物。
湟州工匠们的起点已经很高了,至少比当年的金河帝国高,他们欠缺的只是经验。这玩意急不得,还得让成功她妈上场慢慢磨练。
其实以他们的技术储备,制造前装滑膛枪绰绰有余,但洪涛不想这么干。有了钢板弩、攻城弩、箱车
和霹雳弹、火油弹,新军已经可以从装备上碾压同时代的所有的军队,没必要再更换滑膛枪。那玩意并不比现在的武器先进多少,造价还那么高,没什么大用。
那能不能弄几门滑膛炮出来呢?技术上完全能,可实际情况不允许。新军不能再加强战力了,那样会让朝臣更恐惧,保不齐连皇帝都得有想法。
所有的热武器研究都只停留在试验阶段,即便试验成功也只能进行生产工艺方面的磨合调整,没有必须情况下不打算批量生产。
到底是先去化学实验室试验火棉,还是去凉州机械厂里完善枪管加工工艺呢,亦或去毛纺厂看看黄氏纺车,或者巡视一下棉花田?
“甜瓜长势不好……我说大上啊,你手脚都有伤,没事儿就歇会儿吧,又不缺那几口瓜果吃。”还没等洪涛想好该优先干什么,高俅又一瘸一拐的来了。他真没什么新发现,是来求解惑的。
这家伙也属于闲不下来的主儿,凉州的化学实验室和玻璃作坊属于新建,还没有正式生产任务,他就在旁边弄了一个暖棚,打算继续种瓜点豆。
之所以要来洪涛这里求助,原因很简单,野地里的瓜秧比暖棚里精心伺候的长势还好,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老师不是说遇到不合理的问题,一定要想办法了解清楚,好奇心才是做学问的根本动力……”
高俅一看老师不愿意给答案,不得不把绝招祭了出来。这一招号称必杀技,是孩子们通过很多实践总结出来的,对付养父非常好用。
“……成吧,去告诉黄蜂备马!”洪涛咬了好几次牙,忍住了揍高俅一顿的冲动。这群孩子学好慢,学坏是真快,连高俅这么老实的人都知道用自己的话来堵自己了。
暖棚的面积没有马尾城大,总共不到半亩地的样子,里面的瓜秧长势并不赖,绿油油的看着就健康。但高俅说他在实验室西边还种了几陇瓜苗,打算趁着春夏季节合适增加点产量。
问题就出在这几陇瓜苗上,它们的长势更好,绿得都发黑了,植株更高、叶片也更肥厚,真的有点气人。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1390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1390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1390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487 丰收的季节(600票加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第十个名字谢谢您的支持!!
棉花种子需要用硫酸脱绒,还得拿热水浸泡催芽。前者是洪涛根据后世农业技术发明的绝招,后者则是回鹘农民世代总结出来的窍门,两者合用效果应该更佳。
进入五月份之后,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让洪涛都有点目不暇接了。先是肃州城建造完成,质量如何没亲眼看到,但周一日和王大的信里都不约而同的用上了一个词儿,坚不可摧!
想来有王七这个融汇中外的建筑天才在,新肃州城必然不会成为豆腐渣工程。
接着是王二的统计数字出台,凉州城附近的拓荒田播种白叠子花宣告初步成功,出苗率很高,甚至比回鹘人的还高。
这让几位回鹘农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把原因推给土地,说这里的土地太肥沃。其实这和硫酸脱绒的效果密不可分,原理嘛,洪涛也不清楚,反正后世棉农就是这么做的,肯定有原因。
然后是化学实验室的王四和王五携手,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断试验,终于把无水乙醚给弄了出来。王十四好奇心太大,非要试试官人所说的迷醉效果,结果被连夜送到了凉州城,见到洪涛时还处于半昏迷状态中。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被免除实验室试验员身份一个月,专门负责打扫实验室和院子。敢于挑战规则的人,不管后果如何,都要受罚。
还没等洪涛的笑容完全绽放出来,黄怀安又来献宝了。土铣床和车床没什么突破,但他把纺车给改造了改造,提高的不算太大,四倍而已!
纺车,就是把丝、麻之类的纤维捻成线的工具。最初人们是用手捻线,太慢了,后来才发明了手摇纺车,由锭子给线加捻,速度快了很多。
凉州毛纺厂就是采用的此种生产方式,先把处理过的羊毛变成毛线,再用织机织成布匹,才能制作毛料布匹。毛纺厂的毛线产量并不取决于织机的多少和先进与否,而是看纺车工人能纺出多少毛线。
和丝绸、麻布比起来,毛线多了一个用途,它可以不通过织机编织,用手工织造毛衣毛裤,但在纺线的环节上没任何差别。
可是棉布就没这个优势了,谁也不会自己拿棉线编织衣服穿,必须织成布才有用。这么一来,纺线就成了限制织机产量的环节,太慢了。
北宋有一种大纺车,可以上几十个锭子加捻,由水力驱动,一昼夜能纺百十斤丝麻。不过这种纺车纺出来的线太细,用于丝绸和麻线这样的超长纤维可以,羊毛和棉花的纤维相对较短,再这么纺线就不成了,强度不够,很难用于织机。
黄怀安改造过的纺车上有四个加捻锭,虽然速度上没有大纺车快,但纺线的粗细可调。配上变速箱之后依旧能用水车驱动,这样就暂时解决了纺线环节的产能不足问题。不能说直接提高了四倍产量,但两三倍还是有的。
为啥说是暂时呢,因为事物总是在发展的,纺车升级了,很快就会有人去琢磨织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使,织机早晚也会升级,然后黄氏纺车就又落后了,还得继续升级。人类的科技就是这么你进一步、我追一步交错着发展起来的。
“官人,属下偷偷试过了,此物确实犀利,一寸厚的松木板被穿了这么大个洞,渭桥镇的钢甲也防不住。就是距离太差,十五步外无法把控准头。”
做为科技带头人的王大头肯定不甘落后,他也提着一个皮袋子来献宝了,还是偷偷摸摸的,说话声极小。
袋子里是把一尺来长的前装手枪,模样像极了十六世纪欧洲的燧发枪。其实它就是燧发枪,之所以造成了这个样子,完全是洪涛手绘图纸的功劳,王大头忠实的把图纸上的一切还原了出来,丝毫不差。
还多了点东西,银饰。王大头这个毛病看来一辈子都改不了,不管做什么总要尽善尽美,哪怕只是个试验品,依旧要在枪身、枪柄镶嵌上精美的银饰,以体现他的手艺不俗。
“再长的枪管还是无法制造?”洪涛对这玩意连试试的兴趣都没有,它没什么实用性,在战场上连把手弩都不如。更没有成本优势,完全靠工匠手工打造,产量非常低。
“管子倒是能做出来,就是里面的三根膛线不好弄,入刀稍微有些偏差就会有深有浅。”一提起这个问题王大头那只残废的右手直哆嗦,他真想亲自上阵挽回名声上的损失。
“不急,慢慢来,细管有困难就先弄粗管,熟能生巧嘛。这玩意不能放在本官手里,回去之后即刻熔毁,半点风声都不能透露,否则你我都要面临杀身之祸。”
洪涛是真不急,即便王大头把带膛线的枪管造出来了,自己也拿不出合适的发射药和底火,还是个废物。
湟州工匠们的起点已经很高了,至少比当年的金河帝国高,他们欠缺的只是经验。这玩意急不得,还得让成功她妈上场慢慢磨练。
其实以他们的技术储备,制造前装滑膛枪绰绰有余,但洪涛不想这么干。有了钢板弩、攻城弩、箱车
和霹雳弹、火油弹,新军已经可以从装备上碾压同时代的所有的军队,没必要再更换滑膛枪。那玩意并不比现在的武器先进多少,造价还那么高,没什么大用。
那能不能弄几门滑膛炮出来呢?技术上完全能,可实际情况不允许。新军不能再加强战力了,那样会让朝臣更恐惧,保不齐连皇帝都得有想法。
所有的热武器研究都只停留在试验阶段,即便试验成功也只能进行生产工艺方面的磨合调整,没有必须情况下不打算批量生产。
到底是先去化学实验室试验火棉,还是去凉州机械厂里完善枪管加工工艺呢,亦或去毛纺厂看看黄氏纺车,或者巡视一下棉花田?
“甜瓜长势不好……我说大上啊,你手脚都有伤,没事儿就歇会儿吧,又不缺那几口瓜果吃。”还没等洪涛想好该优先干什么,高俅又一瘸一拐的来了。他真没什么新发现,是来求解惑的。
这家伙也属于闲不下来的主儿,凉州的化学实验室和玻璃作坊属于新建,还没有正式生产任务,他就在旁边弄了一个暖棚,打算继续种瓜点豆。
之所以要来洪涛这里求助,原因很简单,野地里的瓜秧比暖棚里精心伺候的长势还好,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老师不是说遇到不合理的问题,一定要想办法了解清楚,好奇心才是做学问的根本动力……”
高俅一看老师不愿意给答案,不得不把绝招祭了出来。这一招号称必杀技,是孩子们通过很多实践总结出来的,对付养父非常好用。
“……成吧,去告诉黄蜂备马!”洪涛咬了好几次牙,忍住了揍高俅一顿的冲动。这群孩子学好慢,学坏是真快,连高俅这么老实的人都知道用自己的话来堵自己了。
暖棚的面积没有马尾城大,总共不到半亩地的样子,里面的瓜秧长势并不赖,绿油油的看着就健康。但高俅说他在实验室西边还种了几陇瓜苗,打算趁着春夏季节合适增加点产量。
问题就出在这几陇瓜苗上,它们的长势更好,绿得都发黑了,植株更高、叶片也更肥厚,真的有点气人。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1390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1390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1390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487 丰收的季节(600票加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第十个名字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