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而再远些的草场,朱允常就会趁着春秋两季刮起南风的时候命令部队去割草。
以自己的草场为边界,然后割出三十丈宽的空白草场。将这些草运回城堡当做草料,然后放火。
割出白地的目的是怕风向改变后,大火烧到自己的草场。
每当刮起南风的时候,朱允常就会派出骑兵前往对方的草场放火。
火势在南风的吹拂下,马上便为冲天大火。有点时候火势三五天都不会熄灭。而明君的士兵们则是坐在城堡上,吃着烤全羊,啃着面饼,喝着烧酒,然后看着大火朝北方弥漫。
直到最后瓦剌人的草场变成白茫茫光秃秃的一片。
当然朱允常的阴损之处还远不止如此,游牧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朱允常只是烧了草而已,还有水源。
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水源,朱允常将那些河道强行改道,将原来的河道封堵,让河水流入自己挖的河道,小的水源用来灌溉农田和草场。
至于大的,朱允常将它改成了护城河。从而抢夺那些游牧民族的水源。
至于那些触及不到的,朱允常做的就有点绝了。
朱允常命令部队将那些得了瘟疫死去的士兵和马的尸体用车拉到瓦剌人的水源那里。
然后将这些病死的尸体扔到里面,从而污染掉瓦剌人的水源。
不过这个办法并不是朱允常最先想到的,而是他从典籍中看到的一个典故,那就是霍去病。
卫青与霍去病舅甥两人是大汉朝的股肱之臣。
而霍去病更是历史上的军事天才,他一生从未有过败绩。但是这样的一位将星却只活了二十三岁。
原因就是匈奴人对他发动的瘟疫战。
而行军扎营的地方必须是有水源的,这一点汉朝的马谡就已经证明了营寨与水源地的重要性。
霍去病便在水源旁安营扎寨,但匈奴单于听从了汉人太监中行说的建议。将病死的马匹,士兵的尸体扔到了水源之中,污染了水源,霍去病的部队因为喝了这些带有病菌的水,从而染病。
霍去病本人也因为这一点丧命。
朱允常便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虽然瓦剌人和匈奴人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同为游牧民族,生活习惯上还是很相同的。所以朱允常便利用了这一点。
就在几天前,朱允常在和楼云闲聊的时候说起了这些事。
楼云虽然不太赞成朱允常使用这些阴损,有损德行的毁灭性做法。但是不得不说,他确是用了最为正确有效的办法。
就是这些好主意,让瓦剌和鞑靼人直到这么多年都没有形成最为有效的战斗力。
不过朱允常并没有因为这些沾沾自喜,而是一直将瓦剌人视为最大的威胁与对手。
而楼云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今天他才和太子谈起了这些事情。
对于瓦剌人的凶残楼云没有见过,不过楼云也是在鬼谷研习过六韬三略这些兵书的。
虽然他不喜欢战争,但是却也不反对战争。
因为他记得一句话“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国家虽安,忘战必危。”
只不过他从鬼谷出来后,便是混迹江湖的日子,没有人去让他掌兵,或者是当权。
而之后他的身边围绕的也都是,秋雨铃,林洛瑶,南宫璃这些女孩子们。
女孩子们对于这些事是没有什么兴趣的。
而和女孩子谈论军事是很容易被嫌弃的。
能和朱允常谈天说地,畅所欲言,楼云很高兴。
虽然他不想做什么将军,但是能学有所用,这种感觉是非常好的。
楼云继续着刚刚的问题,他说道:“瓦剌人虽然与鞑靼人同为北元部族,但是却不同,我从大哥的口中得知,瓦剌人的无论是战斗能力,还是军事纪律都远胜鞑靼人。”
“而且鞑靼人和瓦剌人的关系并不好,鞑靼人的所处的位置也不是个好位置,他在我们与瓦剌人之间。”
“大哥一直将瓦剌人视为心腹大患。”
太子知道他所指的大哥是谁,能有这番见解的,朝中没有其他人,除了自己的那个弟弟汉王朱允勖外,便只有雍王朱允常了。
虽然太子与汉王是主要的竞争对手,但汉王确是一个战争的疯子。
他简直就是为了战争而生的,他喜欢战争,就如同他喜欢女人一样。
虽然是一奶同胞,但是汉王却十分的好战。他一直将瓦剌和鞑靼视为眼中钉,如果让他成为皇帝的话,穷兵黩武,大明朝就有动荡,甚至是民不聊生的危险。
现在的百姓们需要的安定的生活,缓慢的休养生息,而不是再度对外扩张的战争。
对于上一次战争的终止是因为瓦剌和鞑靼人愿意接受明朝的册封,从而做明朝的附属国。
对于这件事,满朝上下所有的看法都是见好就收,因为国库支撑不起那么大的军费开支。
当然太子的看法也是这样的。
不过以汉王为首的兵部要员们却有不同的看法。
极力痛斥言官们的祸国殃民,武官集团认为这是一举铲除瓦剌和鞑靼的大好时机。
他们力主一劳永逸的方针,从根本上瓦解瓦剌人与鞑靼人。充分占领瓦剌和鞑靼所处的草场以及土地。
然后让他们再也没有威胁明王朝的力量。对明王朝对武的实力。
而且汉王还搬出了岳飞与秦桧的故事。
痛斥以太子为首的言官们不顾大局的做法,他们认为如果这次不斩草除根的话,那么将来养虎为患,瓦剌和鞑靼会成为悬在大明朝脖颈上的一把尖刀。
毕竟大明的国都京城距离对方的领土不过在咫尺之间。
而以汉王为首兵部的武将们甚至向皇帝提出了迁都的要求,他们主张将皇都从现如今的北京重新迁都到金陵或者洛阳,开封。
从而避开这些游牧民族的锋芒。国都是一个国家的咽喉,如果国都沦陷的话,那么对于整个国家的士气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而武将们甚至搬出了靖康之耻这件事,来劝谏皇帝。
对于战争的和与战,那个时候的朝廷展开了一场大辩论,文臣与武将们分为两派互相打口水仗,互相上书劝谏皇帝。
而那次朱允常也罕见的站在了汉王的那一边。他也认为这是一举消灭瓦剌和鞑靼,铲除威胁的好机会。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12689.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12689/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1268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千零七十章损招与口水仗)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舜君谢谢您的支持!!
以自己的草场为边界,然后割出三十丈宽的空白草场。将这些草运回城堡当做草料,然后放火。
割出白地的目的是怕风向改变后,大火烧到自己的草场。
每当刮起南风的时候,朱允常就会派出骑兵前往对方的草场放火。
火势在南风的吹拂下,马上便为冲天大火。有点时候火势三五天都不会熄灭。而明君的士兵们则是坐在城堡上,吃着烤全羊,啃着面饼,喝着烧酒,然后看着大火朝北方弥漫。
直到最后瓦剌人的草场变成白茫茫光秃秃的一片。
当然朱允常的阴损之处还远不止如此,游牧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朱允常只是烧了草而已,还有水源。
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水源,朱允常将那些河道强行改道,将原来的河道封堵,让河水流入自己挖的河道,小的水源用来灌溉农田和草场。
至于大的,朱允常将它改成了护城河。从而抢夺那些游牧民族的水源。
至于那些触及不到的,朱允常做的就有点绝了。
朱允常命令部队将那些得了瘟疫死去的士兵和马的尸体用车拉到瓦剌人的水源那里。
然后将这些病死的尸体扔到里面,从而污染掉瓦剌人的水源。
不过这个办法并不是朱允常最先想到的,而是他从典籍中看到的一个典故,那就是霍去病。
卫青与霍去病舅甥两人是大汉朝的股肱之臣。
而霍去病更是历史上的军事天才,他一生从未有过败绩。但是这样的一位将星却只活了二十三岁。
原因就是匈奴人对他发动的瘟疫战。
而行军扎营的地方必须是有水源的,这一点汉朝的马谡就已经证明了营寨与水源地的重要性。
霍去病便在水源旁安营扎寨,但匈奴单于听从了汉人太监中行说的建议。将病死的马匹,士兵的尸体扔到了水源之中,污染了水源,霍去病的部队因为喝了这些带有病菌的水,从而染病。
霍去病本人也因为这一点丧命。
朱允常便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虽然瓦剌人和匈奴人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同为游牧民族,生活习惯上还是很相同的。所以朱允常便利用了这一点。
就在几天前,朱允常在和楼云闲聊的时候说起了这些事。
楼云虽然不太赞成朱允常使用这些阴损,有损德行的毁灭性做法。但是不得不说,他确是用了最为正确有效的办法。
就是这些好主意,让瓦剌和鞑靼人直到这么多年都没有形成最为有效的战斗力。
不过朱允常并没有因为这些沾沾自喜,而是一直将瓦剌人视为最大的威胁与对手。
而楼云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今天他才和太子谈起了这些事情。
对于瓦剌人的凶残楼云没有见过,不过楼云也是在鬼谷研习过六韬三略这些兵书的。
虽然他不喜欢战争,但是却也不反对战争。
因为他记得一句话“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国家虽安,忘战必危。”
只不过他从鬼谷出来后,便是混迹江湖的日子,没有人去让他掌兵,或者是当权。
而之后他的身边围绕的也都是,秋雨铃,林洛瑶,南宫璃这些女孩子们。
女孩子们对于这些事是没有什么兴趣的。
而和女孩子谈论军事是很容易被嫌弃的。
能和朱允常谈天说地,畅所欲言,楼云很高兴。
虽然他不想做什么将军,但是能学有所用,这种感觉是非常好的。
楼云继续着刚刚的问题,他说道:“瓦剌人虽然与鞑靼人同为北元部族,但是却不同,我从大哥的口中得知,瓦剌人的无论是战斗能力,还是军事纪律都远胜鞑靼人。”
“而且鞑靼人和瓦剌人的关系并不好,鞑靼人的所处的位置也不是个好位置,他在我们与瓦剌人之间。”
“大哥一直将瓦剌人视为心腹大患。”
太子知道他所指的大哥是谁,能有这番见解的,朝中没有其他人,除了自己的那个弟弟汉王朱允勖外,便只有雍王朱允常了。
虽然太子与汉王是主要的竞争对手,但汉王确是一个战争的疯子。
他简直就是为了战争而生的,他喜欢战争,就如同他喜欢女人一样。
虽然是一奶同胞,但是汉王却十分的好战。他一直将瓦剌和鞑靼视为眼中钉,如果让他成为皇帝的话,穷兵黩武,大明朝就有动荡,甚至是民不聊生的危险。
现在的百姓们需要的安定的生活,缓慢的休养生息,而不是再度对外扩张的战争。
对于上一次战争的终止是因为瓦剌和鞑靼人愿意接受明朝的册封,从而做明朝的附属国。
对于这件事,满朝上下所有的看法都是见好就收,因为国库支撑不起那么大的军费开支。
当然太子的看法也是这样的。
不过以汉王为首的兵部要员们却有不同的看法。
极力痛斥言官们的祸国殃民,武官集团认为这是一举铲除瓦剌和鞑靼的大好时机。
他们力主一劳永逸的方针,从根本上瓦解瓦剌人与鞑靼人。充分占领瓦剌和鞑靼所处的草场以及土地。
然后让他们再也没有威胁明王朝的力量。对明王朝对武的实力。
而且汉王还搬出了岳飞与秦桧的故事。
痛斥以太子为首的言官们不顾大局的做法,他们认为如果这次不斩草除根的话,那么将来养虎为患,瓦剌和鞑靼会成为悬在大明朝脖颈上的一把尖刀。
毕竟大明的国都京城距离对方的领土不过在咫尺之间。
而以汉王为首兵部的武将们甚至向皇帝提出了迁都的要求,他们主张将皇都从现如今的北京重新迁都到金陵或者洛阳,开封。
从而避开这些游牧民族的锋芒。国都是一个国家的咽喉,如果国都沦陷的话,那么对于整个国家的士气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而武将们甚至搬出了靖康之耻这件事,来劝谏皇帝。
对于战争的和与战,那个时候的朝廷展开了一场大辩论,文臣与武将们分为两派互相打口水仗,互相上书劝谏皇帝。
而那次朱允常也罕见的站在了汉王的那一边。他也认为这是一举消灭瓦剌和鞑靼,铲除威胁的好机会。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12689.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12689/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1268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千零七十章损招与口水仗)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舜君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