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第一卷 中原乱 第2507章 成长
三国小霸王 本章字数:4575 三国小霸王txt下载
孙策打量着站在面前,神情怯怯中带着兴奋的马谡,说不出的感慨。
连关羽都知道推荐人才了,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难过。
推荐人才有两个条件:一是确定对方是人才,至少不是蠢材,否则就是给自己挖坑;二是有推荐人才的动机。对少部分来说,是爱才,不忍使之埋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一项投资,为自己编织人脉资源网络。
在官场上打拼没有人脉是不行的。人脉哪儿来?要么是同乡,要么是同窗,要么是同僚,再不然就是同党。认识一个人,就有可能进入一个圈子,得到各种资源,受惠无穷。而受惠者加官进爵,也可能变成施恩者,编织属于自己的人脉网,为后人储备资源。
关羽推荐马谡为郎,马谡进入关羽的人脉网,同时又成为关羽人脉网上的一个点,关羽得到马家甚至整个宜城大族的支持,互利互惠。
这就是官场规则,本不稀奇。
只是没想到关羽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学会这一套了,杜夫人教夫有方啊。
“在襄阳书院读的书?”孙策收起关羽的推荐信,命人赐座。
马谡躬身再谢,入座,简要的叙述了一下这几年的求学经历。说起来,他是典型的新政受惠者。南郡推行新政的时候,他还没入学,在家由父兄启蒙。南郡推行新政,扩大郡学规模,又建幼稚园,招收适龄子弟入学,他便先入幼稚园,后入郡学,完成了四年基础教育。
马家不缺钱,所以马谡从郡学毕业后又入襄阳书院深造,读了几年书。他对军事很感兴趣,在襄阳书院读书时听过周瑜的讲座,也阅读了大量的兵书,还收集了一些战纪,反复阅读,熟记于心。
多年的准备,让他回答孙策的问题时胸有成竹,自信满满,甚至有些过于自信。
不过孙策却没什么反感。十五六岁的少年,读了这么多书,有这样的理解,当然有足够的资本自信甚至骄傲。有一位学者说过,年轻时不狂是没本事,年纪大了还狂,才叫没出息。马谡年轻而且有本事,自然可以狂。等他进了军师处,再经历几场真正的战场,他自然就不狂了。
就和诸葛亮一样,历史上的马谡都是被刘备耽误了的人才。刘备自已能力有限,能用人,却不能培养人。诸葛亮、马谡这样的人才是他控制不住的,控制不住,就只能压制。
听完马谡的回答,孙策没有多说什么,让他去军师处报到,做个见习军谋。马谡这种性格起点不宜太高,否则容易飘。诸葛亮、庞统、陆逊的培养方式不适合他。
马谡倒也没多想,能在军师处任职,他已经心满意足了,一开始就没敢奢望直接留在天子身边。诸葛亮、庞统、陆逊是什么样的人?那都是天才。就拿他最熟悉的庞统来说,那可是凤雏,陛下是浴火重生的凤鸟,庞统是凤雏,虽是异姓,却与子弟相若,岂是一般人能比的。
马谡开开心心地去了。
有关羽的推荐信,又有天子的口谕,军师祭酒沮授不敢怠慢,亲自面试。马谡顺利的通过面试,成了军师处一名见习军谋。穿上制服,与一群来自各地的年轻英俊比肩,听他们纵论天下大势,马谡既兴奋又忐忑。
马谡来得正是时候,军师处正在准备亲征益州的方略,眼下主要有两个方案:一是由襄阳溯沔水而上,先入汉中,取南郑,再由南郑入蜀;一是由江陵溯江水而上,直取江州,一路西进成都。
所有的战略都依赖于地形,马谡是南郡人,对这两处的地形都很熟悉,这些讨论简直是为他准备的。不过他初来乍到,不敢太放肆,大部分时间还是以听为主,同时夜以继日的阅读准备好的资料,理解这么做的根据,熟悉军师处的做事方法。
马谡很快和孙捷成了好朋友,一见如故。
孙捷在讲武堂的演讲很成功,也被孙策任命为军师处见习军谋,只比马谡早半个月入职。比起马谡,他适应的难度更大一些,阅读成堆的资料对他来说太难了,简直是煎熬。只是父皇有旨,他又不敢违拗,只能咬牙坚持。有马谡做伴读,不时点拨,他顺畅多了。
没多久,孙捷又认识了马谡的妹妹马玉。正如关羽所料,尹姁最近忙得焦头烂额,能有一个俊俏可人的小同乡帮忙,她求之不得,试用了几天后,她就将马玉留在身边,做起了小跟班。
得知马玉崇拜关羽,尤其喜欢关羽手里那口青龙偃月刀,孙捷拍着胸脯大包大揽,回头我去找蒲元,专门为你打造一口好刀。
马玉一听就上了心。蒲元如今是南阳铁官的首席大匠,监造的兵器直供天子亲军,一般人根本得不到。偶尔流出几件,都在黑市上炒成了天价,以宜城马家的实力了买不起。更别说他亲手打造的兵器了。
但孙捷不是一般人,他不仅是皇长子,还是南阳讲武堂尹老祭酒的外曾孙,更是天子用心栽培的将才。他来求一件兵器,蒲元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不过马玉想要青龙偃月刀却不太合适。一来这是关羽的私人兵器,仿造不太合适。二来这件兵器很沉重,他造得出来,马玉也用不了,最多当个人收藏。
反复商量后,蒲元为马玉打造了一口雁翎刀。雁翎刀的刀身与青龙偃月刀相仿,只是刀形更加修长,宛如大雁之羽,刀柄换成硬木,比关羽所用的青龙偃月刀短了三分之一,与马玉的身高相衬。整刀的重量也只有青龙偃月刀的三分之一,马玉用得很顺手。
得到雁翎刀,马玉爱不释手,每天扛着刀出入中军大营,很快就成了中军一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有个小姑娘扛着和关羽差不多的刀,简直是女版的小关羽。
孙策听到消息,稍一打听,这才知道关羽同时推荐了两个人。这显然不太正常。高级官员有推荐人才的权力,但这个权力是有默认规则的,不能滥用,否则就是自找没趣。也正因为这样的机会难得,才显得特别珍贵,得到这个推荐机会的人才会感恩戴德,一辈子记在心上。
宜城马家何德何能,能同时得到关羽两个推荐名额?别说关羽那么骄傲的人,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会这么干。
除非关羽的目的不是马家,而是皇长子孙捷。
如果是这样的话,关羽的转变也太大了,大得让人失望。
自从孙捷在讲武堂开讲之后,向他们母子献殷勤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只不过还是以南阳本地人为主,朝廷重臣们还不至于这么轻浮。一是孙捷毕竟年纪还小,二是孙捷再得到重视,依然是庶子,最多是平衡诸皇子之间的差距,还动摇不了皇嫡子的地位。
孙策把杜夫人叫来,问起此事。杜夫人也一头雾水,关羽从没和她提起过此事。
孙策知道杜夫人是聪明人,不会在这件事上自找麻烦,便让杜夫人写信去问问。南阳的事处理完,他很快就要赶到襄阳,不希望关羽处置失当,惹来非议。
关羽由侍从骑士一跃而为代理襄阳督,已经有人觉得不合适了。好在关羽这大半年恪尽职守,稳住了襄阳形势,表现近乎完美,才把那些反对声音压下去。
军事上合格,政治上也不能出纰漏,否则关羽走不远。
——
孙策在南阳驻留到九月末。
以皇长子孙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为契机,孙策向南阳人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认可南阳人建功立业的热情,但南阳人也要为此贡献力量,别想着不劳而获。
战功的代价一向昂贵。
经过反复磋商,甚至是讨价还价,南阳大族最后还是接受了孙策的条件,像尹姁控制的南阳药行一样,主动拿出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并处理了一批囤积居奇,或者倒卖军用物资的贪婪之辈,用十几颗血淋淋的首级向世人表示,要想战争财或者国难财,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
南阳不愧是殷实之地,尤其是经过十年的发展之后。不仅世家大族实力雄厚,普通百姓也家家有积储,少的有半年之粮,多的有一两年的口粮。比起世家大族的斤斤计较、讨价还价,普通百姓显然反而更慷慨,积少成多,献出近三百万石粮食,足够十万大军吃半年。
这不仅让孙策有了更多的底气与世家大族讨价还价,也让朝臣们见识了什么叫人心所向。
什么是天命?这就是天命!
麋芳带着新组建的中军水师赶到宛城,迎接孙策一行。体量超大的万石海船不见了,全部换在了千石左右的战舰,体量最大的旗舰排水量也不过五千石(约150吨),在左右三对一人高的轮桨驱动下,无须风帆或纤夫,一样行走自如。
为此,孙策将黄月英、秦罗等为战船改造发挥了重大作用的木学堂匠师们请上船,设宴庆功。
功劳最大的黄月英、秦罗和几个匠师得到了封爵。黄月英、秦罗原有就有爵位,各增邑三百户,赏钱百万。其他几个匠师封亭君、乡君,食邑百户到三百户不等,没有得到爵位和食邑的匠师也有赏钱,多的三五十万,少的三五万,又赐各种珍物。
封爵的册书,金灿灿的赏钱,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将饮宴的气氛推向高潮。
第二天,南阳大公报刊登头条,战船改造成功,天子赐宴的消息传遍南阳城乡,也传到了襄阳城。
——
秦宓一手抱着一摞书,一手拿着报纸,一路走一路读,一路叹息着回到驿舍。
奉命陪同的马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却一句话也不说。
辛评正在院子里练五禽戏,见秦宓一脸阴沉的回来,多少有些意外。虽说秦宓这些天的心情一直不怎么好,却也没到这么失态的地步。
“怎么了?”辛评一边搓着手,一边迎了上来。
“你自己看吧。”秦宓将报纸塞了过去,自己快步离去,直奔自己的房间,哐当一下关上了门。
辛评和马良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读起报纸。看到战船改造成功的消息,他也不禁挑了一下眉,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如果吴军水师能够克服三峡天险,强攻得手,那曹操就真没什么希望了。
连讨价还价的本钱都没有。
“一直听人说,吴帝重实务,轻虚言,今天一看,怕是名不符实啊。”辛评转了转眼珠,挤出一丝笑容。“自有长江以来,三峡便是天险,顺流而下尚且不易,逆流而上更难。你们的战船再强,还能不用纤夫,仅凭自身之力,逆流而上?”
“没亲眼看到,不好说。”马良淡淡地笑着。“不过既然朝廷大张旗鼓的庆功,又赐了爵,想来总不会是虚饰。辛君这几日想必也听说了,我吴国封爵可不易得,要不然南阳大族也不会割肉。”
辛评抬起手,用修剪得圆滑的指甲挠了挠鬓角。这几天住在驿舍,虽然不能随便外出,却能看到每天的报纸,知道孙策滞留南阳这段时间干了些什么,又收获了什么。
当然,他更清楚南阳大族想挣军功的意愿有多迫切,否则他们不会割肉放血。
官职再高,不能父传子,子传孙,爵位却是可以世袭的。食邑值不了几个钱,但爵位带来的身份却是千金难求。有了封爵,不仅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仕途起点也天然高出一大截,很可能是别人努力了一辈子的终点。
与南阳大族的踊跃捐献相比,南阳百姓的热情更让他吃惊。原本以为孙策会因为战争的消耗巨大先支撑不住,现在看来,他们太乐观了。孙策藏富于民十年,如今把这些积累又拿了出来,支撑个一两年不成问题。仅南阳一郡就能得到军粮五百万石,那荆楚两州能得到多少粮?再加上关中呢?
更别说,孙策还有万里海田。
孙策有船有粮,这还怎么谈?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00778.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00778/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0077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507章 成长)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庄不周谢谢您的支持!!
连关羽都知道推荐人才了,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难过。
推荐人才有两个条件:一是确定对方是人才,至少不是蠢材,否则就是给自己挖坑;二是有推荐人才的动机。对少部分来说,是爱才,不忍使之埋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一项投资,为自己编织人脉资源网络。
在官场上打拼没有人脉是不行的。人脉哪儿来?要么是同乡,要么是同窗,要么是同僚,再不然就是同党。认识一个人,就有可能进入一个圈子,得到各种资源,受惠无穷。而受惠者加官进爵,也可能变成施恩者,编织属于自己的人脉网,为后人储备资源。
关羽推荐马谡为郎,马谡进入关羽的人脉网,同时又成为关羽人脉网上的一个点,关羽得到马家甚至整个宜城大族的支持,互利互惠。
这就是官场规则,本不稀奇。
只是没想到关羽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学会这一套了,杜夫人教夫有方啊。
“在襄阳书院读的书?”孙策收起关羽的推荐信,命人赐座。
马谡躬身再谢,入座,简要的叙述了一下这几年的求学经历。说起来,他是典型的新政受惠者。南郡推行新政的时候,他还没入学,在家由父兄启蒙。南郡推行新政,扩大郡学规模,又建幼稚园,招收适龄子弟入学,他便先入幼稚园,后入郡学,完成了四年基础教育。
马家不缺钱,所以马谡从郡学毕业后又入襄阳书院深造,读了几年书。他对军事很感兴趣,在襄阳书院读书时听过周瑜的讲座,也阅读了大量的兵书,还收集了一些战纪,反复阅读,熟记于心。
多年的准备,让他回答孙策的问题时胸有成竹,自信满满,甚至有些过于自信。
不过孙策却没什么反感。十五六岁的少年,读了这么多书,有这样的理解,当然有足够的资本自信甚至骄傲。有一位学者说过,年轻时不狂是没本事,年纪大了还狂,才叫没出息。马谡年轻而且有本事,自然可以狂。等他进了军师处,再经历几场真正的战场,他自然就不狂了。
就和诸葛亮一样,历史上的马谡都是被刘备耽误了的人才。刘备自已能力有限,能用人,却不能培养人。诸葛亮、马谡这样的人才是他控制不住的,控制不住,就只能压制。
听完马谡的回答,孙策没有多说什么,让他去军师处报到,做个见习军谋。马谡这种性格起点不宜太高,否则容易飘。诸葛亮、庞统、陆逊的培养方式不适合他。
马谡倒也没多想,能在军师处任职,他已经心满意足了,一开始就没敢奢望直接留在天子身边。诸葛亮、庞统、陆逊是什么样的人?那都是天才。就拿他最熟悉的庞统来说,那可是凤雏,陛下是浴火重生的凤鸟,庞统是凤雏,虽是异姓,却与子弟相若,岂是一般人能比的。
马谡开开心心地去了。
有关羽的推荐信,又有天子的口谕,军师祭酒沮授不敢怠慢,亲自面试。马谡顺利的通过面试,成了军师处一名见习军谋。穿上制服,与一群来自各地的年轻英俊比肩,听他们纵论天下大势,马谡既兴奋又忐忑。
马谡来得正是时候,军师处正在准备亲征益州的方略,眼下主要有两个方案:一是由襄阳溯沔水而上,先入汉中,取南郑,再由南郑入蜀;一是由江陵溯江水而上,直取江州,一路西进成都。
所有的战略都依赖于地形,马谡是南郡人,对这两处的地形都很熟悉,这些讨论简直是为他准备的。不过他初来乍到,不敢太放肆,大部分时间还是以听为主,同时夜以继日的阅读准备好的资料,理解这么做的根据,熟悉军师处的做事方法。
马谡很快和孙捷成了好朋友,一见如故。
孙捷在讲武堂的演讲很成功,也被孙策任命为军师处见习军谋,只比马谡早半个月入职。比起马谡,他适应的难度更大一些,阅读成堆的资料对他来说太难了,简直是煎熬。只是父皇有旨,他又不敢违拗,只能咬牙坚持。有马谡做伴读,不时点拨,他顺畅多了。
没多久,孙捷又认识了马谡的妹妹马玉。正如关羽所料,尹姁最近忙得焦头烂额,能有一个俊俏可人的小同乡帮忙,她求之不得,试用了几天后,她就将马玉留在身边,做起了小跟班。
得知马玉崇拜关羽,尤其喜欢关羽手里那口青龙偃月刀,孙捷拍着胸脯大包大揽,回头我去找蒲元,专门为你打造一口好刀。
马玉一听就上了心。蒲元如今是南阳铁官的首席大匠,监造的兵器直供天子亲军,一般人根本得不到。偶尔流出几件,都在黑市上炒成了天价,以宜城马家的实力了买不起。更别说他亲手打造的兵器了。
但孙捷不是一般人,他不仅是皇长子,还是南阳讲武堂尹老祭酒的外曾孙,更是天子用心栽培的将才。他来求一件兵器,蒲元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不过马玉想要青龙偃月刀却不太合适。一来这是关羽的私人兵器,仿造不太合适。二来这件兵器很沉重,他造得出来,马玉也用不了,最多当个人收藏。
反复商量后,蒲元为马玉打造了一口雁翎刀。雁翎刀的刀身与青龙偃月刀相仿,只是刀形更加修长,宛如大雁之羽,刀柄换成硬木,比关羽所用的青龙偃月刀短了三分之一,与马玉的身高相衬。整刀的重量也只有青龙偃月刀的三分之一,马玉用得很顺手。
得到雁翎刀,马玉爱不释手,每天扛着刀出入中军大营,很快就成了中军一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有个小姑娘扛着和关羽差不多的刀,简直是女版的小关羽。
孙策听到消息,稍一打听,这才知道关羽同时推荐了两个人。这显然不太正常。高级官员有推荐人才的权力,但这个权力是有默认规则的,不能滥用,否则就是自找没趣。也正因为这样的机会难得,才显得特别珍贵,得到这个推荐机会的人才会感恩戴德,一辈子记在心上。
宜城马家何德何能,能同时得到关羽两个推荐名额?别说关羽那么骄傲的人,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会这么干。
除非关羽的目的不是马家,而是皇长子孙捷。
如果是这样的话,关羽的转变也太大了,大得让人失望。
自从孙捷在讲武堂开讲之后,向他们母子献殷勤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只不过还是以南阳本地人为主,朝廷重臣们还不至于这么轻浮。一是孙捷毕竟年纪还小,二是孙捷再得到重视,依然是庶子,最多是平衡诸皇子之间的差距,还动摇不了皇嫡子的地位。
孙策把杜夫人叫来,问起此事。杜夫人也一头雾水,关羽从没和她提起过此事。
孙策知道杜夫人是聪明人,不会在这件事上自找麻烦,便让杜夫人写信去问问。南阳的事处理完,他很快就要赶到襄阳,不希望关羽处置失当,惹来非议。
关羽由侍从骑士一跃而为代理襄阳督,已经有人觉得不合适了。好在关羽这大半年恪尽职守,稳住了襄阳形势,表现近乎完美,才把那些反对声音压下去。
军事上合格,政治上也不能出纰漏,否则关羽走不远。
——
孙策在南阳驻留到九月末。
以皇长子孙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为契机,孙策向南阳人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认可南阳人建功立业的热情,但南阳人也要为此贡献力量,别想着不劳而获。
战功的代价一向昂贵。
经过反复磋商,甚至是讨价还价,南阳大族最后还是接受了孙策的条件,像尹姁控制的南阳药行一样,主动拿出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并处理了一批囤积居奇,或者倒卖军用物资的贪婪之辈,用十几颗血淋淋的首级向世人表示,要想战争财或者国难财,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
南阳不愧是殷实之地,尤其是经过十年的发展之后。不仅世家大族实力雄厚,普通百姓也家家有积储,少的有半年之粮,多的有一两年的口粮。比起世家大族的斤斤计较、讨价还价,普通百姓显然反而更慷慨,积少成多,献出近三百万石粮食,足够十万大军吃半年。
这不仅让孙策有了更多的底气与世家大族讨价还价,也让朝臣们见识了什么叫人心所向。
什么是天命?这就是天命!
麋芳带着新组建的中军水师赶到宛城,迎接孙策一行。体量超大的万石海船不见了,全部换在了千石左右的战舰,体量最大的旗舰排水量也不过五千石(约150吨),在左右三对一人高的轮桨驱动下,无须风帆或纤夫,一样行走自如。
为此,孙策将黄月英、秦罗等为战船改造发挥了重大作用的木学堂匠师们请上船,设宴庆功。
功劳最大的黄月英、秦罗和几个匠师得到了封爵。黄月英、秦罗原有就有爵位,各增邑三百户,赏钱百万。其他几个匠师封亭君、乡君,食邑百户到三百户不等,没有得到爵位和食邑的匠师也有赏钱,多的三五十万,少的三五万,又赐各种珍物。
封爵的册书,金灿灿的赏钱,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将饮宴的气氛推向高潮。
第二天,南阳大公报刊登头条,战船改造成功,天子赐宴的消息传遍南阳城乡,也传到了襄阳城。
——
秦宓一手抱着一摞书,一手拿着报纸,一路走一路读,一路叹息着回到驿舍。
奉命陪同的马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却一句话也不说。
辛评正在院子里练五禽戏,见秦宓一脸阴沉的回来,多少有些意外。虽说秦宓这些天的心情一直不怎么好,却也没到这么失态的地步。
“怎么了?”辛评一边搓着手,一边迎了上来。
“你自己看吧。”秦宓将报纸塞了过去,自己快步离去,直奔自己的房间,哐当一下关上了门。
辛评和马良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读起报纸。看到战船改造成功的消息,他也不禁挑了一下眉,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如果吴军水师能够克服三峡天险,强攻得手,那曹操就真没什么希望了。
连讨价还价的本钱都没有。
“一直听人说,吴帝重实务,轻虚言,今天一看,怕是名不符实啊。”辛评转了转眼珠,挤出一丝笑容。“自有长江以来,三峡便是天险,顺流而下尚且不易,逆流而上更难。你们的战船再强,还能不用纤夫,仅凭自身之力,逆流而上?”
“没亲眼看到,不好说。”马良淡淡地笑着。“不过既然朝廷大张旗鼓的庆功,又赐了爵,想来总不会是虚饰。辛君这几日想必也听说了,我吴国封爵可不易得,要不然南阳大族也不会割肉。”
辛评抬起手,用修剪得圆滑的指甲挠了挠鬓角。这几天住在驿舍,虽然不能随便外出,却能看到每天的报纸,知道孙策滞留南阳这段时间干了些什么,又收获了什么。
当然,他更清楚南阳大族想挣军功的意愿有多迫切,否则他们不会割肉放血。
官职再高,不能父传子,子传孙,爵位却是可以世袭的。食邑值不了几个钱,但爵位带来的身份却是千金难求。有了封爵,不仅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仕途起点也天然高出一大截,很可能是别人努力了一辈子的终点。
与南阳大族的踊跃捐献相比,南阳百姓的热情更让他吃惊。原本以为孙策会因为战争的消耗巨大先支撑不住,现在看来,他们太乐观了。孙策藏富于民十年,如今把这些积累又拿了出来,支撑个一两年不成问题。仅南阳一郡就能得到军粮五百万石,那荆楚两州能得到多少粮?再加上关中呢?
更别说,孙策还有万里海田。
孙策有船有粮,这还怎么谈?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00778.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00778/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0077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507章 成长)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庄不周谢谢您的支持!!